陶公恒得法外意,张颠独悟书中神。
口耳不到方是妙,言动可拟皆非真。
寒泉泠泠出空谷,幽鸟亹亹鸣阳春。
政索解人不可得,举似俗子翻成嗔。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种提示找到相应的诗句。本题要求学生在了解古诗文的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句子。注意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翻译;要特别注意一些生僻字、通假字的用法。比如“寒泉”、“亹亹”等词语的意思。译文:陶渊明常常得法外之意,张旭(即张颠)独自领悟书中之神。口耳之间不到那妙处,言动之间不可拟其真。泠泠清泉出空谷,幽鸟鸣唱迎阳春。寻求懂得的人是找不到的,而那些庸俗之人却因一知半解而生气。
【答案】
①陶渊明经常得法外之意,张旭(即张颠)独自领悟书中之神。②口耳之间不到那妙处,言动之间不可拟其真。③泠泠清泉出空谷,幽鸟鸣唱迎阳春。④寻求懂得的人是找不到的,而那些庸俗之人却因一知半解而生气。赏析:这是一首七绝诗。诗人借赞美陶渊明和张旭的书法艺术,来表达自己对这种高妙境界的追求。首联写陶公与张颠各自得到书法艺术的真谛,表现了他们超群拔俗的艺术修养和高妙的艺术造诣。中间两联写两人各自独特的审美情趣:陶公喜欢远离尘嚣,在幽静的山水中,欣赏着泠泠作响的泉水和悠扬欢快的鸟鸣;张旭则喜欢在繁忙喧闹的生活中,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去感受生活的乐趣。尾联写陶公与张旭都难以找到真正懂得书法艺术的人,而一些庸俗之人则因一知半解而生气,这进一步说明真正的书法艺术是很难被一般人所理解和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