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居士詹山老,鹤骨山清出秀眉。
己卯相逢芹泮日,戊申共釂菊花枝。
年华迅若东流去,道貌岿然太古遗。
不恨文溪不同会,续貂犹得寄篇诗。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石林董先生年八十七厚斋詹先生年八十四会于文溪月湾赋诗次韵奉寄:描述了两位文人相遇的情景,分别是石林的董先生和厚斋的詹先生。他们相遇在文溪月湾,并在此地赋诗交流。

  2. 石林居士詹山老,鹤骨山清出秀眉。:赞美了石林居士詹山老的外貌特征,他像一只鹤一样挺拔,他的眉毛如同山一般清秀。

  3. 己卯相逢芹泮日,戊申共釂菊花枝。:提到了具体的日期,即己卯年(1679)相逢的日子,还有戊申年(1688)共同赏菊的时刻。

  4. 年华迅若东流去,道貌岿然太古遗。:诗人感慨时光飞逝,如同东流的河水般迅速。同时,他赞扬了詹先生的品行高尚,仿佛是太古时期的遗风。

  5. 不恨文溪不同会,续貂犹得寄篇诗。:尽管两人没有在同一时间会面,诗人仍然感到欣慰。因为有机会通过诗歌来延续这次交流,并留下自己的作品。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是一封写给石林居士董君山与厚斋詹先生的礼物——一首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这两位文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们的风采。诗的开头直接引入了主题,描述了两位文人的外貌和他们相聚的场景。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通过具体的时间点和事件,展现了两位文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最后两句则是对这种友谊的珍视和感激之情的表达。诗人虽然错过了与这两位文人的见面机会,但他并不遗憾,因为他有机会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和才华,也展示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化的尊重。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对两位文人的尊敬和赞赏之情。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人交往方式和文化背景的机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