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堂相望一百里,音问相疏十五年。
眼底浮华俱已矣,篱东老菊独依然。
登临不减青山兴,陶写犹怀白石编。
待得秋风稍凉冷,方壶深处扣真玄。
夏五寄赵菊东
溪堂相望一百里,音问相疏十五年。
眼底浮华俱已矣,篱东老菊独依然。
登临不减青山兴,陶写犹怀白石编。
待得秋风稍凉冷,方壶深处扣真玄。
注释:
- 溪堂:指隐居在溪边的小堂舍。
- 百:形容距离极远;一:形容距离极近。
- 音问:书信。
- 眼底浮华:眼中所见的繁华景象。
- 篱东老菊:篱笆东边的老菊花。
- 方壶: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圆形的宝珠。
赏析:
《夏五寄赵菊东》是宋代诗人陈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溪堂相望一百里,音问相疏十五年。”描绘了与友人相隔遥远的距离和漫长的岁月。诗人用“一百里”和“十五年”这两个数字来形容彼此之间的距离,以及时间的流逝。这种夸张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具有感染力。
颔联“眼底浮华俱已矣,篱东老菊独依然。”则是对现实的感慨。诗人感叹眼前的繁华景象已经消失,而篱笆东边的老菊花却依然坚韧地生长着。这一转折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深刻。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的心态。
颈联“登临不减青山兴,陶写犹怀白石篇。”则是对自然景物的赞美。诗人登上高山,心情如同青山一样舒畅;在陶冶性情时,还怀念着白居易的《白石篇》。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也表现了他对古人作品的敬仰之情。
尾联“待得秋风稍凉冷,方壶深处扣真玄。”则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当秋风稍显凉爽时,诗人会回到故乡,与友人相见。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他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夏五寄赵菊东》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诗人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