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佩明月,笑语含春姿。
手握幽兰丛,照影清汉湄。
少年冶游子,行乐方及时。
折苕戏相赠,玉色頩自持。
归来种白璧,日沤文锦丝。
加币欲聘君,常恐岁月迟。
终然不可谐,翕欻听所之。
愿言遗芗泽,远慰千里思。
【注释】
佳人:美人。
佩明月:以明月作为装饰品佩戴于身。
笑语含春姿:笑容和语言充满春天的情致。
幽兰丛:兰花丛生的地方。
清汉湄:清澈的汉水之滨。
折苕戏相赠:用竹枝戏作礼物送给你。
玉色頩(xià):指女子的肌肤洁白如玉。
种白璧:种植白玉石。
日沤(ōu)文锦丝;比喻光阴似水,岁月流逝如同浸染了色彩的丝缕。
加币:赠送财物。
聘君:请他为妻。
翕欻(xī xū):疾速,迅疾。所之:指去向。
远慰千里思:远方的思恋之情得以慰藉。
【赏析】
这是一首艳情诗。诗人通过赞美“佳人”的美貌与才艺来表达自己对她的爱慕之情。全诗以“佳人”为中心,围绕她的美貌、才艺以及与情人间的交往来展开,描绘出一幅生动美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这位美丽女子的倾慕之情。
第一句“佳人佩明月”,写佳人的美貌。明月象征着高洁、贞洁,而佳人的美也如同明月一样明亮、纯洁。这句诗不仅描绘了佳人的外貌特征,还赋予了她一种高贵的气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她在人群中的独特魅力。
第二句“笑语含春姿”,进一步描绘了佳人的神态与动作。笑语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仿佛能闻到花儿的清香和鸟儿的欢唱。这一句既表现了佳人的活泼可爱,又暗示了她内心的柔情蜜意,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第三句“手握幽兰丛”,写佳人手中之物。幽兰是古人常用来象征美好品质的植物,它代表着高雅、洁净。佳人手中的幽兰似乎也在向她投来羡慕的目光,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第四句“照影清汉湄”,写佳人的形象映在水面上。清汉湄即清澈的汉水之滨,此处用以形容佳人的倩影宛如水中倒影一般美丽动人。这一句不仅展现了佳人的美丽,更通过水波荡漾的画面传达了她内心的温柔与恬静。
第五句“少年冶游子”,点明佳人的年纪。虽然只是“少年”二字,却透露出她的青春活力与不羁风采。这样的描写使得佳人显得更加鲜活灵动。
第六句“行乐方及时”,表明佳人正值青春年华,应当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光。这里的“行乐”并非贬义,而是鼓励人们珍惜当下,追求幸福。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佳人青春的向往与珍视。
第七句“折苕戏相赠”,描述佳人的才艺与风情。她以竹枝戏作礼物送给诗人,既展现了自己的才华横溢,又传递了深厚的情感。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还增添了诗意氛围。
第八句“玉色頩自持”,强调佳人之白皙如玉之肤色。这里不仅赞美了佳人的美貌,也暗示了她的高贵身份和不俗品味。这种审美观念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追求。
第九句“归来种白璧”,则转向现实生活。诗人想象佳人回到家乡,辛勤劳作,精心培育白璧般的美玉。这既表达了诗人对佳人勤劳品质的认可,又寓意着她将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十句“日沤文锦丝”,以“日沤”喻指光阴荏苒,“文锦丝”则暗指诗人对佳人深情厚意。诗人希望佳人能够珍惜时间,不负韶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佳人的深深眷恋与祝福。
第十一句“加币欲聘君”,直接点明主题,诗人希望通过财物来邀请佳人成为他的伴侣。这里的“加币”象征着诚意与尊重,表明诗人愿意为佳人付出一切努力。
第十二句“常恐岁月迟”,表达了诗人对佳人的思念之情。他担心时光匆匆,无法陪伴佳人度过每一个美好瞬间。这种担忧既体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执着,也反映了他对佳人深深的关怀与呵护。
第十三句“终然不可谐”,意味着佳人与诗人之间的感情难以达成共鸣。尽管诗人付出了真心,但佳人可能另有所属,这让诗人感到无奈和失落。然而,这并没有削弱他对佳人的爱意与期待,反而使他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爱情。
最后两句“愿言遗芗泽,远慰千里思”,则是诗人对佳人的美好祝愿与承诺。他希望佳人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心意,并通过这种方式来安慰彼此的相思之情。这里的“遗芗泽”指的是留下芬芳气息,寓意着佳人的美丽与才情将永远留在诗人心中。而“远慰千里思”则是说这份情感不会因为距离而减弱,无论相隔多远,诗人都会时刻想念着佳人。这种深情厚意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佳人的真挚情感,也体现了他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
这首诗通过对佳人的赞美与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诗意。同时,他也通过对佳人的刻画展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佳人的真挚情感和深深眷恋。整首诗既有浓郁的古典韵味,又不失清新脱俗之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