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居诸岁月增,遥闻此景画难能。
潮田种稻重收谷,道路逢人半是僧。
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百枝灯。
常年六月东山里,地涌寒泉漱齿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福州即景》。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一、注释:
- 一别居诸岁月增:离别后,各自在各地生活,岁月流逝。
- 遥闻此景画难能:听闻这里的景象难以用画来表达。
- 潮田种稻重收谷:沿海的潮田(海边潮汐影响的田地)再次收获稻谷。
- 道路逢人半是僧:行走在道路上,遇到的多半是僧人。
- 城里三山千簇寺:城内有三座山,山上有成千上万的寺庙。
- 夜间七塔百枝灯:夜晚时,七座塔上点亮了数百支蜡烛。
- 常年六月东山里:每年的六月,东山里的气候都非常寒冷。
- 地涌寒泉漱齿冰:地底涌出清凉的泉水,可以用来漱口。
二、译文:
自从离别以来,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每当想到这里,心中总是充满感慨。虽然听说这里的景色难以用画笔捕捉,但我却依然无法抑制内心的向往。
沿海地区的稻田再次丰收,稻谷堆积如山,农民们辛勤劳作。走在道路上,我遇到了许多僧人,他们或行脚讲经,或云游四方,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宁静与平和。
城内三座山巍峨耸立,山上密布着成千上万座古寺,香烟缭绕,梵音阵阵,让人心旷神怡。夜幕降临时,那些高耸的灯塔如同繁星般闪烁,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为人们指明方向。
这里的气候异常独特,即使在盛夏六月,也能感受到刺骨的寒风和冰冷的气息。这种寒冷似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让人不禁想起古人“地冻天寒”的描述。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里的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地下涌出的寒泉清澈见底,用来漱口可以感受到冰冰凉凉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冰雪世界。
三、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福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诗人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展现了福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中的“潮田种稻重收谷”和“道路逢人半是僧”等句子,不仅表达了对福州自然景观的喜爱,更透露出诗人对当地人民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福州冬天寒冷天气的描绘,也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热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