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止高风不可攀,且图生出鬼门关。
稽首台前无复过,归家斩却钓鱼竿。

【注释】

①过严子陵钓滩:指隐居不仕。严光字子陵,东汉时隐于浙江富春山的桐庐,故称“钓滩”。②高风不可攀:指高尚的道德品质不可企及。③鬼门关:传说中阴曹地府的关口,比喻极险恶的境地。④稽首:古礼下拜,头至地,两拜为稽首。⑤归家:指回到家乡。

【赏析】

《过严子陵钓滩》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隐居不仕的高洁节操和身处险境而毫不退缩的刚直;后两句写归乡后斩断钓鱼竿以表示决绝,表明决心不再出仕。全诗语言平易自然,却富有情韵。

首句点题,说明诗人来到严子陵的钓滩。“仰止”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对人或物心怀敬仰。这句说诗人仰望着子陵的品德,但望尘莫及,不能攀附他。“高风”指子陵的高尚品格。“不可攀”即不能企求,意谓高风不可仰慕。“且图生出鬼门关”中的“鬼门关”暗指严子陵隐居之地,意谓要像子陵一样隐居起来。这两句用典、用譬,表达自己无法企羡子陵的高尚品格,只好暂时退步,隐居起来。

三、四句是诗人的决心。“稽首台前无复过”,意思是在子陵台前叩拜致敬,再也不能重复了。“无复过”就是“再也不过”,表明了诗人从此不再向权贵屈膝逢迎。“归家斩却钓鱼竿”,意思是回到家中,把钓鱼竿也砍断了。这句用典,表明了诗人决心彻底断绝与官场的关系,坚决不复出仕。

此诗构思精巧缜密。开头用典,紧扣“过严子陵钓滩”,使全诗一开始就显得有气魄。中间两句,一反前句“仰止高风不可攀”,转而说:“且图生出鬼门关”,既表现了诗人的谦逊态度(因为“不可攀”才“生出鬼门关”),又表现了诗人的决心(“生出鬼门关”是决心),而且,这两句还照应开头“仰止高风不可攀”,前后呼应,浑然一体,毫无痕迹。结尾两句,更是妙不可言。它既承上启下,又戛然而止。“稽首台前无复过”,承接上句,照应开头,表明了诗人从此不再向权贵屈膝逢迎的决心。“归家斩却钓鱼竿”,则由决心进一步落实到行动,斩断钓鱼竿,表明诗人决绝的态度。这一决断之词,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令人肃然起敬。

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美。它既有高度的思想性,又有很高的艺术性。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封建社会官场的厌恶和对于封建社会的鄙弃,而且也展示了作者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同时,它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首先,它采用了白描手法,不加雕琢,质朴自然,达到了朴素自然的境界。其次,它运用典故,但用得巧妙自然,毫不生硬。最后,它还注意音律谐调,节奏和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