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有太极,在天地先。
两仪四象,是谓后天。
春台得之,云自希夷。
吉凶祸福,予以前知。
八十二宫,颇与俗殊。
数往知来,亶其然乎。

【注释】

赐宜春:皇帝赏赐宜春县,即今江西修水。

太极:天地未分时的元气,古人认为太极是万物生成的本原。

易有太极:指《易经》中的“太极”观念。

在天地先:即太极在天地形成之前。

两仪四象:指阴阳二气及由这二气所衍生出的四种基本自然现象(阳为日,阴为月)和四季(春、夏、秋、冬)。

是谓后天:指《易经》中关于卦象变化的解释,即后天八卦。

春台得之:春天的台阁得到天赐的恩泽。

云自希夷:意指云雾缭绕的山岳隐没于虚无之中。

吉凶祸福:预示人的一生或国家的命运好坏与祸福。

予以前知:指对事物未来的发展预先知道,是一种超自然的神力。

八十二宫:指八卦的八个基本位置,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每卦对应一个方位。

颇与俗殊:与通常的情况大不相同。

数往知来:推算过去的事情来预知未来。

亶(dǎn)其然乎:真的会是这样吗?亶,语气词,相当于“难道”。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皇恩浩荡、天下大治的颂美诗。它以颂扬皇帝恩德为主题,通过歌颂“太极”、“两仪”、“四象”、“八十二宫”等宇宙间至高无上的存在,赞美了皇帝圣明睿智、功德无量,表达了作者对皇恩浩荡、天下大治的颂赞之情。

首句“赐宜春易太极”,直接点明主旨,表明这首诗是在赞颂皇帝赐予宜春县以“太极”之气。这里的“太极”,指的就是古代哲学中关于宇宙起源和万物生成的理论——“太极”,是万物生成的本原。

次句“易有太极,在天地先”,进一步阐述了“太极”的重要性。这里说的是,《易经》中的“太极”观念,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根本所在,它存在于天地形成之前。

第三句“两仪四象,是谓后天”,则转向具体讨论。这里的“两仪”指的是阴阳二气,而“四象”则是指由阴阳二气所衍生出的春夏秋冬四季以及由它们演变而来的八卦。这一部分是对《易经》中“后天八卦”的解释,强调了阴阳二气及其衍生现象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皇帝赐予宜春县的特殊荣耀进行描绘。如“春台得之,云自希夷”,“春台”代指皇帝的宫殿,“云自希夷”则形容云雾缭绕的山岳隐没于虚无之中,象征着皇帝的恩泽如同云彩一般普照大地,无所不至。

末两句“吉凶祸福,予以前知”,则更是将皇帝的神圣力量推向极致,表达了诗人对皇帝具有预见未来吉凶祸福的能力的深深敬仰。这里的“予”字,既是第一人称的自称,又暗含着“你”的意思,使得诗句更加委婉、亲切。

整首诗通过对“太极”、“两仪”、“四象”、“八十二宫”等宇宙间至高无上的存在的描述,赞美了皇帝圣明睿智、功德无量的崇高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皇恩浩荡、天下大治的颂赞之情。同时,它也体现了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以颂扬皇帝为主题的创作手法,通过赞美皇帝的神圣力量,表达了人民对皇帝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