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问著书,使我长嗟吁。
有意在黄绢,无能任白驹。
筋力如老骥,颐颔生霜须。
二子少且壮,努力相雕枯。
【注释】张文刚:即张籍,诗人友人。黄绢:黄色的帛,比喻才气。白驹:白色之马,比喻年老力衰。
【赏析】这是一首赠答诗。作者对朋友张籍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勉励他努力著书立说,为国效力。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张子问著书,使我长嗟吁。
有意在黄绢,无能任白驹。
筋力如老骥,颐颔生霜须。
二子少且壮,努力相雕枯。
【注释】张文刚:即张籍,诗人友人。黄绢:黄色的帛,比喻才气。白驹:白色之马,比喻年老力衰。
【赏析】这是一首赠答诗。作者对朋友张籍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勉励他努力著书立说,为国效力。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民实德之出自《送山阳宰》,民实德之的作者是:徐积。 民实德之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民实德之的释义是:民实德之:人民确实感激他的恩德。 民实德之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民实德之的拼音读音是:mín shí dé zhī。 民实德之是《送山阳宰》的第8句。 民实德之的上半句是: 我述民言。 民实德之的全句是:我述民言,民实德之。 我述民言,民实德之。的上一句是:大夫去矣
我述民言出自《送山阳宰》,我述民言的作者是:徐积。 我述民言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我述民言的释义是:我述民言:表达和转述民众的话语和意见。 我述民言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我述民言的拼音读音是:wǒ shù mín yán。 我述民言是《送山阳宰》的第7句。 我述民言的上半句是:何以述之。 我述民言的下半句是:民实德之。 我述民言的全句是:我述民言,民实德之。 我述民言
何以述之出自《送山阳宰》,何以述之的作者是:徐积。 何以述之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何以述之的释义是:难以释义。 何以述之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何以述之的拼音读音是:hé yǐ shù zhī。 何以述之是《送山阳宰》的第6句。 何以述之的上半句是: 大夫去矣。 何以述之的下半句是: 我述民言。 何以述之的全句是:大夫去矣,何以述之。 大夫去矣,何以述之。的上一句是
大夫去矣出自《送山阳宰》,大夫去矣的作者是:徐积。 大夫去矣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大夫去矣的释义是:大夫去矣:指官员离任。 大夫去矣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大夫去矣的拼音读音是:dà fū qù yǐ。 大夫去矣是《送山阳宰》的第5句。 大夫去矣的上半句是:民安厥室。 大夫去矣的下半句是:何以述之。 大夫去矣的全句是:大夫去矣,何以述之。 大夫去矣,何以述之。的上一句是
民安厥室出自《送山阳宰》,民安厥室的作者是:徐积。 民安厥室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民安厥室的释义是:民安厥室:指百姓安居乐业,家庭和睦。 民安厥室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民安厥室的拼音读音是:mín ān jué shì。 民安厥室是《送山阳宰》的第4句。 民安厥室的上半句是: 静而不烦。 民安厥室的下半句是: 大夫去矣。 民安厥室的全句是:静而不烦,民安厥室。
静而不烦出自《送山阳宰》,静而不烦的作者是:徐积。 静而不烦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静而不烦的释义是:清静而不烦恼。 静而不烦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静而不烦的拼音读音是:jìng ér bù fán。 静而不烦是《送山阳宰》的第3句。 静而不烦的上半句是:平恕如一。 静而不烦的下半句是:民安厥室。 静而不烦的全句是:静而不烦,民安厥室。 静而不烦,民安厥室。的上一句是
平恕如一出自《送山阳宰》,平恕如一的作者是:徐积。 平恕如一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平恕如一的释义是:平恕如一:公平宽恕,一视同仁。 平恕如一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平恕如一的拼音读音是:píng shù rú yī。 平恕如一是《送山阳宰》的第2句。 平恕如一的上半句是:大夫三年。 平恕如一的下半句是: 静而不烦。 平恕如一的全句是:大夫三年,平恕如一。 大夫三年
大夫三年出自《送山阳宰》,大夫三年的作者是:徐积。 大夫三年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大夫三年的释义是:大夫三年:指山阳宰(山阳县的县令)任期三年。 大夫三年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大夫三年的拼音读音是:dà fū sān nián。 大夫三年是《送山阳宰》的第1句。 大夫三年的下半句是:平恕如一。 大夫三年的全句是:大夫三年,平恕如一。 大夫三年,平恕如一。的下一句是
何所弗至出自《可养一章赠别范子舟》,何所弗至的作者是:徐积。 何所弗至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何所弗至的释义是:何所弗至:无所不至,指到达任何地方。 何所弗至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何所弗至的拼音读音是:hé suǒ fú zhì。 何所弗至是《可养一章赠别范子舟》的第6句。 何所弗至的上半句是: 养而充之。 何所弗至的全句是:养而充之,何所弗至。 养而充之,何所弗至
养而充之出自《可养一章赠别范子舟》,养而充之的作者是:徐积。 养而充之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养而充之的释义是:培养并使之充实。 养而充之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风格是:诗。 养而充之的拼音读音是:yǎng ér chōng zhī。 养而充之是《可养一章赠别范子舟》的第5句。 养而充之的上半句是:斯已可贵。 养而充之的下半句是:何所弗至。 养而充之的全句是:养而充之,何所弗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寄道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好笑李诗翁,寄身明月中。 - “好笑”:形容对某人或某事表示出一种轻松、调侃的态度。 - “李诗翁”:指的是作者的朋友李修文。 - “寄身明月中”:意思是说,像月亮一样,把影子投射到地面上,比喻自己像月亮一样高洁。 2. 饥肠吞白露,醉口吐清风。 - “饥肠”:形容肚子饿得很,这里用来形容内心的空虚。 - “白露”
诗句释义: 1. 石门题壁: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在石门山题写诗篇的诗。石门山是庐山的名胜,这里可能是诗人隐居的地方。 2. 山中薄业有莱田:在山中,我从事的是种菜的小生意。这里的“薄业”指微薄的生意或工作。莱田,指种植蔬菜的田地。 3. 出入于兹五十年:我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五十年。“出入”表示生活或工作。“兹”指的是这个地方,即石门山。 4. 夹径两崖几蜀道:两条小路夹着山间的小径,几乎像是蜀国的山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五言律诗。下面是诗句的逐句解释以及译文: - "古寺登临不记秋,重来境物更清幽" 注释:我登上古老的寺庙,忘记了时间的流转,重游时发现这里的景物变得更加清新宁静。 - "烟笼野色穿窗日,竹引寒泉绕径流" 注释:烟雾笼罩着田野的景色透过窗户照射进来,竹子引领着清凉的泉水绕过小径流淌。 - "杜阁谛观缁侣肃,莲堂时有妙音浮" 注释
【赏析】 这是一首托人捎书的家书。 开头两句,诗人自问自答,点明自己由江东来此。"十月十四日"指代出发的日子。 三、四句交代了捎书的缘由。杜微病,是关心友人;粟代梅,是担心友人年迈多病,故以梅子代药。 五至八句,写友人之高义。朋友不仅关怀自己,而且体恤自己的病痛,在精神上给予支持和安慰。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友情的回报。“老身将入土”,是说自己年事已高,不久于世。诗人想报答老朋友的深情厚谊
【注释】: 午日:指初夏的天气。移阴:指阴天,即傍晚时分。行人:指诗人自己。罢燕时:即结束游宴的时候。西郭:城西。北风:指从北方吹来的风。犹回首:指还在思念。心中欲附诗:指想将此情写在诗句中寄给苏子由。从来义如此:意谓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解析】: 这首诗是苏轼送别友人而作。首句点明时间,次句写告别宴会结束的时刻,“行”字写出作者送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三、四句写友人乘船离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诗中贾岛通过描写自己与慎叔良的友情,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诗句注释: - 东皋叟:指的是东边的山冈上的老者,这里指作者自己。 - 屋东:指的是作者自己的居所,位于屋子的东面。 - 同砚席:指的是与朋友一起讨论学问或诗文。 - 最好共耕农:指的是最好的朋友应该一起耕种田地。 - 蕙帐:指的是用蕙草编织的床帐,用来比喻高雅的居所。 - 篮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