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屯十万建牙旗,大纛森森重使威。
燕颔将军宜绣帽,龙骧战士爱犀衣。
银鎗作队行春去,蜡炬成林校猎归。
更看铃斋凭几处,文如布阵翰如飞。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抓关键句,分析其内容主旨,把握诗歌情感;(2)分析诗歌的手法和思想情感;(3)分析诗中的意象特点,体会诗歌意境。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结合注释赏析,因此考生在答题时需要先解释诗句的含义,再分析其艺术特色。
“师屯十万建牙旗”,意思是军队驻扎在十万人,竖起军旗。这里描写了将军们威武的形象。“大纛森森重使威”,意思是军旗高大,显示着军队的力量和威严。“燕颔将军宜绣帽”,“燕颔”是指下巴长而方正。这里描写将军们威风凛凛、气宇轩昂的形象。“龙骧战士爱犀衣”,“龙骧”是指骏马奔驰的样子,这里指战士们英勇善战,他们喜欢犀甲。“银鎗作队行春去”,“银枪”是古代兵器名,这里指队伍整齐划一。“蜡炬成林校猎归”,“蜡炬”是古代兵器名,这里指队伍浩浩荡荡。“更看铃斋凭几处”,“铃斋”是古代的一种兵种,这里指铃斋营的将士们。“文如布阵翰如飞”,“翰如飞”是比喻文章写得快。
【答案】
译文:十万军队驻扎在野外,树立起高高的大旗,威风凛凛。燕颔将军头戴绣花帽子,龙骧战士喜欢犀甲,整齐地
行进。队伍浩浩荡荡,像春天一样,一路前行。士兵们手持武器巡逻,如同秋日里金黄色的树林,十分壮观。铃斋营的将士们
也正在那里,他们的文章就像布置好的阵势一样,飞快地书写出来。
赏析:《寄吕帅》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为吕判官写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前四句写吕判官雄壮的军容,气势磅礴;后四句
则写吕判官文武兼备,文思迅捷。全诗气势磅礴,意境雄浑。
首联“师屯十万建牙旗,大纛森森重使威”,开篇即写军队驻扎在十万人,树立起高高的大旗,威风凛凛。
二、三两句以“燕颔将军”“龙骧战士”分别形容将领们和士兵的雄姿英发,形象地写出了军队的雄壮与威武。“森森”形容
军旗的高大挺拔、威武雄壮。“大纛”(大旗),是古代军中用以指挥进退的标志。“重使威”表明这面大旗不仅是旌表军容
的旗帜,而且也是鼓舞士气、增强战斗力的号令。
四句写军队中将士们威武雄健的仪仗队。“银鎗作队行春去”,“银鎗”,即银质的枪,用它来装饰仪仗队的行列,显示着
这支军队的雄厚实力。“行春去”表明这支仪仗队是在春天里行进,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蜡炬成林校猎归”,“蜡
炬”,即蜡烛。这里用蜡烛来装饰仪仗队的行列,显示出这支军队的严整有序。“成林”描绘出仪仗队的阵容之大。“校
猎归”表明这支部队在打猎归来,表现了春天里的生机活力。
五、六句写吕判官文才出众,学识渊博,能运筹帷幄之中。“更看铃斋凭几处”,“铃斋”是古代一种兵种,这里指铃
斋营的将士们。“铃斋营”在这里是一个典故,指的是唐朝中期的李光弼,他曾率领精锐之师在临淮一带打败安史叛军
(759年)。后来因功封邺国公。他治军严谨,赏罚分明,深得人心。他手下的将士都十分勇猛善战。“文如布阵翰如飞”,
意思是说吕判官的文章写得很快,犹如布阵一样;吕判官的文采飞扬,犹如战场上的骑兵一样。“翰”,指书信,此处指
文采。
全诗气势磅礴,意境雄浑,充满了对吕判官的赞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