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勇悍真勍敌,汉将威名重泰山。
隐若金城当一面,横如铁阵控三关。
防秋甲士屯田去,牧马毡裘避塞还。
儒帅著书闲暇否,两淮人物太平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寄吕帅》。诗中描述了吕帅的军事才能和威望,以及他在边防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首联:“胡人勇悍真勍敌,汉将威名重泰山。”

  • “胡人”指的是北方民族,这里特指敌人。
  • “勇悍”形容敌人的勇猛。
  • “真勍敌”意味着敌人非常强大,像真正的对手一样。
  • “汉将”指的是汉族将领,这里特指南方的将领。
  • “威名重泰山”用来形容将领的威望很高,如同泰山一样坚固不可动摇。

颔联:“隐若金城当一面,横如铁阵控三关。”

  • “金城”在这里指的是坚固的城池,象征着防线或要塞。
  • “当一面”意味着正面面对敌人。
  • “横如铁阵”形容防御工事坚如铁壁。
  • “控三关”指的是控制三个关口,即边境上的三个重要关口。

颈联:“防秋甲士屯田去,牧马毡裘避塞还。”

  • “防秋”是指边防上的秋季军事演习,这里指的是军队在秋天进行的训练。
  • “甲士”指的是士兵。
  • “屯田”指的是在边疆地区屯种庄稼。
  • “毡裘”指的是居住在寒冷地区的人们,这里可能是指北方的少数民族。
  • “避塞”意味着躲避边境的边塞。

尾联:“儒帅著书闲暇否,两淮人物太平闲。”

  • “儒帅”指的是有学问的将领。
  • “著书”指的是撰写书籍。
  • “闲暇否”表示是否有时间进行学术研究。
  • “两淮”是指长江下游的淮南和淮北地区。
  • “太平闲”表示地方上的生活平静无事。

赏析:这首诗是高适于745年(唐玄宗天宝四载)写给时任淮南节度使、御史大夫的吕向(字季甫)的。诗人通过赞美吕帅的英勇事迹,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歌颂了吕帅的英勇,又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