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也闻名诵子虚,今来白颔隔城居。
新诗解道论头句,旧客仍移把臂书。
北郭高风真隐豹,南州循政喻烹鱼。
归时见说临川路,父老争留太守车。
【解析】
本诗为七律,是诗人在路朝奉新居时所作。
“昔也闻名诵子虚”,首联点明题旨——赞路朝奉。“子虚”即《子虚赋》,相传是西汉司马相如所作的一部辞赋,其中写楚使子虚从齐王处游说,齐王与客大陈车马、宫室、美女珍奇,宾从者千余人,盛况空前,后因以“子虚乌有”喻虚构之事。“昔也”“今来”,一古一今,形成鲜明对照。“隔城”、“白颔”表明了路朝奉与作者的时空距离。“隔城”指远离京城,“白颔”指年岁高迈。诗人用这两个词表达了对路朝奉的敬意。
“新诗解道论头句,旧客仍移把臂书”,颔联写诗人与路朝奉的交往。“新诗”指路朝奉新作的诗文,“解道”是理解的意思,“论头句”就是谈其大意。“把臂书”指路朝奉赠给诗人的书信。“旧客仍移把臂书”,表明路朝奉对诗人的知遇之恩一直铭记在心。“旧客”指诗人,“移”字说明路朝奉始终没有忘记诗人。
“北郭高风真隐豹,南州循政喻烹鱼”,颈联写路朝奉隐居于北郭,而南州循政如同烹鱼一般。诗人赞美路朝奉的高洁志节,并指出他的高尚品行如同“烹鱼”。北郭是隐者的居所,这里暗指诗人自己。尾联直接抒发感情。诗人在临行前,听到乡亲们说路朝奉要回来的消息,就表示愿意留下。
【答案】
和路朝奉新居
昔也闻名诵子虚,今来白颔隔城居。
新诗解道论头句,旧客仍移把臂书。
北郭高风真隐豹,南州循政喻烹鱼。
归时见说临川路,父老争留太守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赴任福建漳州途中,路经建阳时写给路朝奉的。全诗四联六句,每联两句,结构匀称;内容集中,主题明确。
第一联写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昔也闻名诵子虚,今来白颌隔城居。”这联中“昔也”、“今来”两词构成时间上的反差,突出了诗人与路朝奉的交情。“闻”字表明这种交情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建立。“白颌”一词表明诗人与路朝奉已相隔多年。
第二联写与路朝奉的交往。“新诗解道论头句,旧客仍移把臂书。”这联中“新诗”、“旧客”两词表明诗人与路朝奉之间的交往已非一时一地之事。“新诗”表明路朝奉的才学,“解道”,表明路朝奉善于领悟诗歌的精髓。“旧客”则表明诗人与路朝奉之间有深厚的情谊。“移把臂书”表明诗人与路朝奉之间有着亲密无间的关系。“犹移”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关系的重要性。
第三联写诗人赞赏路朝奉的品德。“北郭高风真隐豹,南州循政喻烹鱼。”这联中“北郭”、“南州”两词表明诗人对路朝奉隐居之地的了解。“真隐豹”表明路朝奉具有高洁的品质。“循政喻烹鱼”则表明路朝奉治理政事的方式就如同烹煮鱼一样。“循政”表明了路朝奉治理政事的方式,“喻烹鱼”则表明了他对政治的态度。
第四联直接抒发感情。“归时见说临川路,父老争留太守车。”这联中“归时”、“父老”两词表明诗人即将离开建阳。“争留”则进一步体现了建阳人民对路朝奉的深厚情谊。
可以看出诗人对路朝奉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以及典故都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创作才能和深厚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