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女霜华夜不收,一天如扫月如流。
素娥奔去已千古,狡兔隐来还几秋。
冷逼蚊雷声陡息,光摧萤火色何幽。
尘埃两眼洗不净,安得凌云万丈楼。
诗句释义
1. 青女霜华夜不收,一天如扫月如流。
注释:青女指的是月亮,霜华指的是月光在夜晚形成的霜状物质,这里形容月光如霜一般清冷且不停留。”夜不收”意味着月光在夜晚持续照耀。”如扫”和”如流”分别形象化地描述了月亮在夜晚的移动和消失。
2. 素娥奔去已千古,狡兔隐来还几秋。
注释:”素娥”指的是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嫦娥,这里用”奔去”形容她快速离去。”千古”表示时间长久。”狡兔”指代兔子,用”隐来”暗示它偶尔出现又快速消失。”几年秋”则是指时间的推移。这两句话表达的是月亮的变幻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3. 冷逼蚊雷声陡息,光摧萤火色何幽。
注释:”冷逼蚊雷声陡息”形容月光寒冷到连蚊子的鸣叫声都消失了。”光摧萤火色何幽”描绘了月光照射下,萤火虫的光芒被削弱,显得暗淡而神秘。
4. 尘埃两眼洗不净,安得凌云万丈楼。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境界追求的无奈与向往。”尘埃”比喻世间的纷扰和杂念。”两眼洗不净”意味着这些尘世的烦恼难以洗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困惑。最后的”安得凌云万丈楼”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尘世束缚、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渴望。
译文
中秋之夜月华如霜,皎洁明亮却不停留。
嫦娥奔月已经几千年,狡猾的兔子偶尔出现又迅速消失。
冷风使蚊子的鸣叫声顿失,月光下萤火虫的影子也变得黯淡。
世间的纷争如同灰尘一般洗不去,如何才能达到那种超脱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月为题材,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月夜的美景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超越世俗束缚的强烈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