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无物可支颐,正要一茎筇竹枝。
满袖清风秋月淡,陶潜绕遍菊花篱。
谢张才甫筇竹杖
老来无物可支颐,正要一茎筇竹枝。
满袖清风秋月淡,陶潜绕遍菊花篱。
注释:
- 谢张才甫筇竹杖:谢张才甫指的是唐代诗人谢偃(字才甫),他的诗作中常提及筇竹杖,一种用竹子制成的拐杖。这里的“筇竹杖”可能是指谢偃所用的拐杖,也可能是泛指竹制的手杖。
- 老来无物可支颐:颐,即下巴,这里指支撑下巴的物体。”无物可支颐”意味着年纪大了,没有东西可以支撑下巴,形容年老体衰,无法依靠拐杖或其他物品支撑身体。
- 正要一茎筇竹枝:筇竹,即筇竹杖,是一种轻便的拐杖。”正要一茎筇竹枝”表示想要使用筇竹杖作为支撑。这句表达了诗人想要借助筇竹杖来减轻身体负担,保持身体平衡的愿望。
- 满袖清风秋月淡:袖,即袖子。”满袖清风秋月淡”描绘了一幅秋天夜晚的景象,秋风轻拂,月光柔和,诗人感到心旷神怡,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这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 陶潜绕遍菊花篱:陶潜,即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田园诗著称。”绕遍菊花篱”可能指的是诗人在秋天漫步于菊花盛开的篱笆旁,感受自然之美。这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谢张才甫筇竹杖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和内心世界的宁静。首句直接点明了筇竹杖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衰老状态的一种感慨。第二句通过“正要一茎筇竹枝”这一动作描写,展示了诗人想要借助筇竹杖来支撑身体的决心。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秋风、明月等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优美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末句“陶潜绕遍菊花篱”,以陶渊明的形象为喻,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