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叟有奇歌,调与声俱绝。
此歌本难名,强名为白雪。
一唱白云开,再唱青云裂。
朝唱迎朱霞,暮唱入明月。
声在明月宫,桂树生秋风。
秋风吹明河,银浪翻长虹。
河汉与海通,安知声所终。
如此谁可知,但问牵牛公。
如此谁可听,直须登青冥。
酒仙骑赤龙,诗仙骑长鲸。
一夜到平明,北叟声且停。
遗响来南城,犹似孤鸾鸣。
南公对北叟,阮籍逢孙登。
阮籍正长啸,孙登作凤鸣。
羞杀阮步兵,笑杀孙先生。
【注释】
- 北叟:指北方的老头。
- 奇歌:美妙的歌曲。
- 调与声俱绝:音调与歌声都达到了极点,无与伦比。
- 此歌:指这首“白雪之曲”。
- 难名:难以用语言形容。
- 强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
- 白云开:喻歌声高远。
- 青云裂:喻歌声激越。
- 朝唱迎朱霞:早晨歌唱迎接朝阳。
- 暮唱入明月:夜晚歌唱进入月亮里。
- 声在明月宫:歌声仿佛在明亮的月宫里回荡。
- 桂树生秋风:比喻歌声清丽悠扬,如秋风中桂花开放的声音。
- 秋风吹明河:秋天的风吹动着清澈的河水,使河面上波光粼粼。
- 银浪翻长虹:银色的波浪翻滚着,犹如彩虹一般美丽。
- 河汉与海通:银河和大海相通,意味着歌声能够传遍四方。
- 安知声所终:哪里知道这歌声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呢?
- 一唱白云开:一唱歌声响彻云霄。
- 再唱青云裂:再次唱时,声音高亢而有力。
- 河汉与海通:银河和大海相连,意味着歌声能够传遍四方。
- 安知声所终:哪里知道这歌声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呢?
- 如此谁可知:谁能真正理解这歌声的含义呢?
- 但问牵牛公:只能向牵牛星请教了。
- 如此谁可听:又有谁能听懂这首歌词的呢?
- 直须登青冥:必须登上青冥(即青天),才能听到它的回响。
- 酒仙骑赤龙:酒仙骑着赤龙腾空而起。
- 诗仙骑长鲸:诗仙驾着长鲸飞驰而过。
- 一夜到平明:一夜之间就来到了天亮的时候。
- 遗响来南城:歌声的回声从南方飘来。
- 犹似孤鸾鸣:好像一只孤雁在鸣叫。
- 南公:指南山老人李白。
- 阮籍正长啸:阮籍正在高声长啸吟咏。
- 孙登作凤鸣:孙登则模仿凤凰啼鸣。
- 羞杀阮步兵:让阮籍感到羞愧的是,有人竟能写出这么美妙的歌曲。
- 笑杀孙先生:让孙登感到可笑的是,有人竟能写出这样的歌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通过描述一首名为《白雪之曲》的美妙歌曲在人们心中的传播过程,展示了诗人对音乐的独特见解和深刻体会。诗歌以一位北方老人为主人公,通过他的视角,展现了歌曲的奇妙魅力和深远影响。
诗的开头“北叟有奇歌,调与声俱绝。”表达了这位北方老人拥有一首非凡的歌曲,其旋律与歌声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境界。这里的“奇歌”指的是那首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歌曲,而“调与声俱绝”则强调了歌曲在旋律和声音上的卓越成就。这种表达方式不仅生动地勾勒出了歌曲的特点,也为后续的描绘奠定了基调。
“此歌本难名,强名为白雪。”进一步探讨了为何要给这首歌取一个特别的名字——“白雪之曲”。这里采用了反问的方式,暗示了歌曲之所以特殊并非因为它的内容或风格,而是因为它的神秘和不可名状。这种表达手法既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也让读者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接下来的几句“一唱白云开,再唱青云裂。朝唱迎朱霞,暮唱入明月。”则是对歌曲表演过程的具体描绘。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读者可以感受到歌曲在表演中的震撼力量,仿佛它能够引发大自然中的变化,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这些描绘也体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最后四句“声在明月宫,桂树生秋风。秋风吹明河,银浪翻长虹。河汉与海通,安知声所终。”则将音乐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创造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联想的手法,将歌声比作明亮的明月宫、飘逸的秋风、流动的河水等,使得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和想象力。同时,这些描绘也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感,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诗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它不仅是一首赞美音乐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