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许人,忽在陈留市。生来无得失,物则有泰否。
春时看物生,秋冬看物老。大意寓之笛,馀情付云鸟。
无处不可居,不问江与湖,亦不问田庐。今夜入城市,往往呼狂夫。
狂夫胜独醒,以身葬江鱼。
【注释】
①陈留:古郡名,今河南开封附近。逸人:隐士,指作者自己。
②生:活着的时候。得失:指个人利益、地位的高低。
③看物生:观察自然万物的生长变化。物:指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泰:兴盛。否:衰败。
④物有老:一切事物都有衰老的时候。老:衰退。
⑤大意:主要的意思。寓之笛:以笛子吹奏。余情:多余的情感。云鸟:云中的神鸟。
⑥无处不可居:无处不适宜居住。江与湖:江河湖泊。田庐:农田房舍。
⑦呼狂夫:大声叫嚷,呼唤那些酒醉之人。狂夫:喝醉了酒的人。
⑧胜:胜过。独醒:独自清醒。葬江鱼:《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楚庄王宴请令尹(宰相),命令酒保敬酒,令尹不从,被庄王用剑击破其头,庄王大笑。后因以“独醒”比喻清醒的人或事。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诗,赠给陈留市的一个无名的逸人。诗中表现了一个清醒者对于世间一切的超脱,以及对世俗名利、富贵荣枯的淡漠。
首二句写这位无名的逸人忽然间出现在陈留市集上,他生来没有个人利害的盈亏,所以对物类的变化也无动于衷,只是观察着它们的变化。“生来无得失”,表明他超然物外;“物则有泰否”,说明他随和自然,不为物所动。
三四句说春天万物生长,秋时万物凋落,他都不加区分,只注意于事物的本性。这里所说的“泰”即“泰平”,指万物生长的状态,“否”即“衰败”,指万物凋落的状态。这两句是说,不管春华秋实,万物都各有盛衰,而他的心境则像吹响了的笛声和高歌的云鸟。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悟出了世事的变迁,并把这种感悟融进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之中。
五六句进一步写这位无名的逸人的生活态度。他说,不管是住在江边还是湖边,不管是居住在田野间还是农舍中,他都能安之若素,并不去追求这些。他既不想同流合污地在城市里混个一官半职,也不羡慕那些醉醺醺地叫喊着要当英雄的狂夫们。
七八句是写无名逸人的性格特征。他不仅清醒,而且清醒得过分。他宁愿自己葬身鱼腹,也不肯苟同那些为争名夺利而醉生梦死的人。他自甘寂寞,不与世人争强好胜。
这首诗写得非常简练,语言朴素明快,意境开阔深远。诗人通过对这位无名逸人的描写,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累的思想感情。全诗虽未正面描绘人物形象,但读者可以想象出这位逸人的形象,感受到他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