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感儿嬉七十翁,波馀犹足活喑聋。
肯安恬退淡中味,大觉催科拙处工。
及物坐看驯乳雉,苏民更欲骂尸虫。
恢恢游刃浑馀地,赢得赓酬伴赞公。
【注释】
化感儿嬉七十翁:化感,佛教语,指感应、教化。七十岁的人还能游历四方,与儿童嬉戏,足见其精神矍铄。波馀犹足活喑聋:指耳聋的老人还能游历四方,与儿童嬉戏,足以感动天地。肯安恬退淡中味:“恬”字的“安”字底是“田”,所以这里说“安恬”就是种庄稼的意思,比喻人要安分守己。大觉催科拙处工:意思是说,自己不善于应付考试,但能及时帮助那些在考试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及物坐看驯乳雉:指自己虽老还健在,看到小动物也能关心爱护。苏民更欲骂尸虫:指自己虽然老了,但还有能力为民除害,惩治害人的奸邪小人。恢恢游刃浑馀地:指自己虽已年迈,但还有能力处理问题。赢得赓酬伴赞公:指自己在晚年仍能为人们所称赞。
【赏析】
这首诗以七十岁的老人自谦的口吻,抒发了作者对人生、自然、社会和历史的深刻认识。
诗的开篇两句,先点明了自己年逾古稀仍能游历四方,与儿童嬉戏,足见其精神矍铄,气宇轩昂。这既是对自身年龄的一种调侃,也是对生活乐观态度的一种体现,表现出作者豁达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安恬”、“淡中味”的理解。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安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为名利所累,保持一种清心寡欲的精神状态。这种观点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追求高洁品质的人格魅力。
“及物坐看驯乳雉,苏民更欲骂尸虫。”这句诗描绘了自己在晚年仍然关心民生疾苦、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风貌。他不仅关注身边的小动物,更是关心广大民众的生活状况,敢于揭露那些危害社会的邪恶势力。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使他在晚年仍能成为人们心中的楷模和榜样。
最后两句,诗人用“恢恢游刃浑馀地,赢得赓酬伴赞公”来形容自己在晚年仍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问题,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尊敬。这既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人生经验的总结。通过这两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在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后,已经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地,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年逾古稀老人的自我调侃和自我评价,展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对社会的深深关爱。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趣的诗歌,更是一篇关于人生哲学的思考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