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竽媚所好,乞墦厌其馀。
迩来效尤者,往往拾芥如。

【注释】

感兴:感伤兴起。指诗人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感慨。

吹竽媚所好:吹着笙竽取悦于喜好吹奏的人,即迎合别人的意思。

乞墦:古代风俗,在祭祖时,把供品放在坟上祭拜,人们就从坟头上抢食。厌其馀:厌恶这些多余的供品,指不要贪求过多的财货。

拾芥如:拾起芥菜就像拾起一根小小的草,比喻数量少而微不足道。

【赏析】

此诗以议论为体,讽刺了那些趋炎附势、攀援富贵的人。前两句用“吹竽”与“乞墦”两个典故,说明这些人都是阿谀逢迎,不务正业,只图眼前之利。“媚”、“厌”是两个贬义词,都表示奉承、谄媚之意。“吹竽”句意谓吹笙者为了讨好主公(齐宣王),就随声附和;“乞墦”则是说主公死后,他的亲属们为了贪取财物,竟不顾礼义,争先恐后地在坟头上抢食。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作了鲜明的对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写近来社会上那些趋炎附势的人,他们见风使舵,投机钻营,像拾芥一样轻而易举地捞一把就走。“迩来效尤者”,指的就是那些趋炎附势、趋利忘义之徒。末两句是全诗的总括,也是点明题旨所在。“效尤”就是仿效坏人的行为,这里指那些趋炎附势、追逐私利的人。“拾芥如”三字,形象地说明了这种风气已经盛行到极点了。

这首诗的立意十分高远,批判锋芒十分尖锐,但语言却很通俗,明白易懂,没有生僻难懂的文言词语,因而易于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它以议论的形式,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上那种卑劣风气的强烈不满之情,表现了作者对正直、光明的渴望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