槎牙两榕木,偃蹇江之濆。
虽缘拥肿废,幸免寻斧斤。
东家不鸣雁,喑默存其神。
事固不一概,雁烹木长春。

【诗词原文】:

月夜赴郡会归辗,槎牙两榕木,偃蹇江之濆。

虽缘拥肿废,幸免寻斧斤。东家不鸣雁,喑默存其神。

事固不一概,雁烹木长春。

【注释】:

  1. 槎牙:参差不齐的样子。
  2. 两榕木:指两棵榕树。
  3. 偃蹇(yǎn jiǎn):高耸的样子。
  4. 江之濆(fén):江岸的边沿。
  5. 幸(xìn):幸运,没有遭受祸害。
  6. 东家:借指自己。
  7. 不鸣:不叫,不鸣叫。
  8. 喑默(yīn mò):沉默,不说话。
  9. 事固:事情本来这样。
  10. 不一概:不是一概而论。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幅静谧的月夜画面,通过对比榕树和雁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首句“月夜赴郡会归辗”,描绘了一个月光下的场景。赴郡会指的是去郡城参加某种会议或聚会,辗则是一种古代的车驾形式。这里的“月夜”和“赴郡会”共同营造了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

第二句“槎牙两榕木,偃蹇江之濆。”则是对前文的进一步描绘。槎牙两榕木,形象地描述了两棵榕树参差不齐的样子;偃蹇江之濆,则是在江岸边的高耸景象。这两句通过对榕树和江岸的描述,为后面的比喻做铺垫。

第三句“虽缘拥肿废,幸免寻斧斤。”是转折句,表达了尽管这两棵榕树有缺陷,但并没有受到砍伐的命运,反而幸运地避免了被斧头劈开的命运。这里的“缘”、“废”和“免”都含有幸运和庆幸的意思。

第四句“东家不鸣雁,喑默存其神。”则是对前文的深化。东家不鸣雁,意味着这些雁并不总是发出声音;暗默存其神,则是指雁虽然默默无闻,但依然保持着它们的精神和气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平凡事物的赞美之情。

最后一句“事固不一概,雁烹木长春。”则是总结全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这些雁虽然被烹煮,但它们的精神却能够长存。这里的“烹”和“长存”都是比喻,用来形容雁虽然被食用,但其精神却得以保留。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他既看到了生活中的平凡和普通,又强调了事物的精神和价值。这种独特的视角使得这首小诗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意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