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寒兼白石,瀼断入青溪。
硖雾连山暗,江云出水低。
远游殊俗倦,归路故乡迷。
日落荒原上,城乌已复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夔州歌》。诗的前四句分别描述了夔州的自然环境,后四句则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1. 沙寒兼白石
  • “沙寒”指的是秋天的沙地,因为气温低且风大,所以感觉寒冷。
  • “兼白石”则可能是指在这种寒冷的环境中,白色的石头显得格外突出和冷清。这里的“兼”可能是形容词与名词的结合,形容沙与白石共同的状态。
  1. 瀼断入青溪
  • “瀼”在这里指的是一条水流,可能是一条小溪。
  • “断”表示这条水流已经干枯或者流量减少。
  • “入青溪”说明这条水流现在流入了青溪(一种小河)。
  • 整体来看,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原本清澈的小溪现在已经干涸,只有一些白色的石头残留在水面上。
  1. 硖雾连山暗
  • “硖”通常指狭窄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山谷中的一段道路或峡谷。
  • “连山”指的是山脉相连。
  • “暗”意味着被雾气笼罩,看不清远处的山峦。
  1. 江云出水低
  • “江云”指的是江面上的云。
  • “出水”表示云从水面升起。
  • “低”可能是指云朵很低,接近水面。
  • 这句话描绘的是江面上方飘浮的云朵,它们从水面升起,给人一种平静的感觉。
  1. 远游殊俗倦
  • “远游”可能指的是离开家乡去远方旅行。
  • “殊俗”可能是指不同的风俗习惯,也可能是说环境陌生、不习惯。
  • “倦”可能是指厌倦或疲惫。
  1. 归路故乡迷
  • “归路”指的是回家的路。
  • “故乡”指的是杜甫的家乡。
  • “迷”表示迷茫、不确定。
  • 这句话可能是说,虽然知道回家的方向,但在旅途中感到迷惘和困惑。
  1. 日落荒原上,城乌已复啼
  • “日落”指的是太阳落山。
  • “荒原”指的是一片空旷的土地。
  • “城乌”可能是指乌鸦,古代诗歌中常用乌鸦来象征孤独或悲哀。
  • “已复啼”表示乌鸦又开始鸣叫。

这首诗通过对夔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身处异乡时的孤独和迷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