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士胸中数斛尘,此君偃蹇不相亲。
当年曾识子猷面,大令今来是故人。

【注释】

阳:郡名,今属河南省。周邦举:字激仲,建安人。曾为阳尉。竹轩:指竹木所制的厅堂。大令:县令。故人:故旧的相识。

【赏析】

这首七绝题咏了周邦举与子猷、大令的交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对他们友情的珍视。

首句“俗士胸中数斛尘”,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周邦举与子猷、大令交情之深。俗士,一般老百姓;数斛尘,形容世俗之人心中积满尘埃。言周邦举胸中积累的尘世杂念很多,而与子猷、大令的友情深厚。

次句“此君偃蹇不相亲”,是说子猷、大令虽然身处官场,但他们不趋炎附势,不与世俗小人同流合污,所以周邦举虽与他们相交,但内心并不亲近。

第三句“当年曾识子猷面”,点出了两人交往的时间及原因。子猷即子猷山(在今浙江上虞),这里指周邦举的朋友王徽之,当时担任会稽内史(会稽郡长官)。当年,指过去;曾识,指见过面;子猷面,即子猷山的面孔。言周邦举与子猷山曾在此地相遇,并相识。

末句“大令今来是故人”,是说如今子猷山又来了。大令,县令;故人,老朋友。言子猷山现在当了县令,而自己与他又是老相识,因此倍感亲切,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篇。

全诗通过写周邦举与子猷、大令的交游,表现了自己对他们友谊的珍视。同时通过对他们交往的描述,也间接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