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多士天下都,声名籍籍南海隅。
往往能骑龙马驹,唾手可捋於菟须。
大食刀斫赤瓠壶,绿沈弓迸金仆姑。
太阿何止敌万夫,四海可归舆地图。
一举旌旗到三吴,全军接上甘泉书。
不比白面谢石奴,汉庭挺出万卷儒。
至尊含笑御玉虚,此时贤杰气焰舒。
更看相踵升亨衢,凤池鸡省争凫趋。

这首诗是元好问的《送举人》。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和赏析:

  1. 揭阳多士天下都,声名籍籍南海隅。
  • 注释:揭阳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名声远播至整个中国。
  • 赏析:这里描绘了揭阳作为人才汇聚之地的景象,强调了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声名籍籍”表明揭阳的人才众多,且有较高的声誉。
  1. 往往能骑龙马驹,唾手可捋於菟须。
  • 注释:常常能够骑着龙马驹,轻松地抓住老虎的胡须。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揭阳人才的非凡能力和自信,仿佛他们随时都能够驾驭风云、掌握局面。”龙马驹”和”於菟须”都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力量和速度,这里比喻人才的能力非凡。
  1. 大食刀斫赤瓠壶,绿沈弓迸金仆姑。
  • 注释:用大食刀切割红色的葫芦,绿沉弓射出金色的箭矢。
  • 赏析:这里的描写形象生动,通过具体的工具(大食刀、绿沉弓)和武器(赤瓠壶、金仆姑)展现了人才们的武艺高强。”红色葫芦”可能指的是某种珍贵的酒器,”金仆姑”则是一种箭矢的名称,这些武器在战场上的使用展示了人才们的军事才能。
  1. 太阿何止敌万夫,四海可归舆地图。
  • 注释:太阿剑何止能匹敌千夫?四海之内都能掌控,就像控制一张地图一样。
  • 赏析:这里通过太阿剑的形象,比喻人才的英勇和强大,能够战胜强大的对手,掌控四方。”四海”象征着广阔无垠的空间,”舆地图”则是指地图,这里比喻人才的广泛影响力和统治范围。
  1. 一举旌旗到三吴,全军接上甘泉书。
  • 注释:一举之下旌旗飘扬到了三吴地区,整个军队接到皇帝的命令后立即出发。
  • 赏析:这两句诗展现了人才们的行动力和执行力,迅速响应皇帝的命令,展现出他们的忠诚和勇敢。”三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甘泉书”则是指皇帝的命令,这里比喻人才们的军事行动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和支持。
  1. 不比白面谢石奴,汉庭挺出万卷儒。
  • 注释:不逊色于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谢石奴,汉朝宫廷中有众多的博学之士。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赞扬了人才们的实战能力和学问。”白面谢石奴”是对那些只会空谈而缺乏实际能力的人的讥讽,而真正的人才则能够像”万卷儒”那样,既有深厚的学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1. 至尊含笑御玉虚,此时贤杰气焰舒。
  • 注释:皇上含笑面对玉虚宫,此时的贤者英杰们气势恢宏。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和谐繁荣的场景,皇帝与贤者英杰们共同享受着国家的繁荣和安定。”玉虚宫”可能是皇帝所居住的地方,这里暗示了朝廷的稳定和繁荣。
  1. 更看相踵升亨衢,凤池鸡省争凫趋。
  • 注释:更加看到相继涌现出来的人中,有的人如同凤凰池边竞相飞舞的鸡,有的人如同鸡省中争相向前跑的鸭子。
  • 赏析:这句话进一步描绘了人才辈出的盛况,人们纷纷涌现,竞争激烈,每个人都想要脱颖而出,展示自己的才华。”凤凰池”和”鸡省”都是古代官僚机构的名称,这里比喻人才们在官场的竞争和奋斗。

整首诗以赞美人才为主题,通过对揭阳人才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的非凡能力、勇气和智慧,以及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和影响。同时,诗歌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人才现象的欣赏和肯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