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波浪还佳色,风物悲人老可惊。
游接竹林公对叔,梦迷春色我思兄。
酒沽鹦鹉杯行尽,诗傍蟾蜍研立成。
壮思不逢韩吏部,高名谁伴谢宣城。

【注释】

复和少蕴内翰甥兼谢伯蕴通判兄再赠:这是苏轼为好友苏辙的哥哥苏伯蕴写的一首送别诗。少蕴,指苏辙。内翰,是翰林学士的尊称,这里代指苏辙的弟弟苏辙。甥,同宗或亲属的子女对同姓的晚辈的称呼。伯蕴即伯蕴,是苏辙的字。苏轼在《答刘景文书》中曾自注:“东坡得家弟数言,如见友生。”可知苏轼与苏辙有深厚的友谊。苏轼在《次韵子由除官太学三首》中说:“我今幸得从吾子,君去应须作上公。”可知此时苏辙任太学博士,而苏辙也自认为“君去”,可见他们兄弟情笃。苏轼于绍圣元年(1094)出知杭州,绍兴元年(1131)又知杭州。此诗作于杭州任所。通判,即通判州事。苏轼在《乞度牒札子》中曾自注:“余以元丰四年十一月一日通判杭州,五年二月一日通判颍州。”可见苏辙此时任通判杭州,二人虽各在不同地方做官,但仍是兄弟之谊,所以苏轼写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弟弟的关心及惜别之情。

西湖波浪还佳色,风物悲人老可惊。

游接竹林公对叔,梦迷春色我思兄。

酒沽鹦鹉杯行尽,诗傍蟾蜍研立成。

壮思不逢韩吏部,高名谁伴谢宣城。

【赏析】

此诗作于绍圣初年(1094),时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作者与友人苏辙分别已久,此时他怀着依依惜别的深情写下此诗。

“西湖波涛还佳色,风物悲人老可惊”。诗人首先点明题意,表明此次与朋友别离的原因是自己年纪已大,身体欠佳。西湖风光依然美丽,但诗人却因年老体衰而倍觉伤感,这自然会引起他的无限感慨。

接下来四句都是抒发离情别绪的诗句。

“游接竹林公对叔,梦迷春色我思兄”。诗人回忆起以前与友人苏辙一起游历杭州西湖的情景,那是一段难忘的往事。当时两人结伴而行,畅游在风景如画的西湖之上,欣赏着美丽的山水景色。然而如今,两人各在一方,相隔千里,难以相见,只能通过书信来互相问候。每当夜深人静之时,诗人就会梦见与朋友相聚在一起,共同欣赏着春天的美丽景色。这种美好的回忆让诗人不禁思念起远在他乡的朋友。

“酒沽鹦鹉杯行尽,诗傍蟾蜍研立成”。“酒”指的是酒盏中的美酒,“鹦鹉杯”则是用鹦鹉羽毛做成的酒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他曾经喝过一杯又一杯的美酒,品尝着其中的美味;他还曾在书桌前吟咏诗歌,陶醉其中。现在他已经老了,无法像以前那样尽情地饮酒吟诗了。然而他仍然希望能够与朋友再次相聚,共度欢乐的时光。

“壮思不逢韩吏部,高名谁伴谢宣城。”“壮思”指的是诗人年轻时的理想和抱负,而“韩吏部”则是指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理想的追求。他曾经满怀豪情地追求过自己的理想,但如今已经年迈体衰,无法再实现这些理想。而那些曾经与他一同追求理想的人们也已经离开了他,再也没有人能够陪伴他在人生的旅途中继续前行了。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感叹与期许。他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年轻的心态和旺盛的斗志,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同时他也希望朋友们能够相互扶持、互相鼓励,共同度过人生的风雨坎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