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韣它年事炳灵,红光满室众潜惊。
人言薄氏诚君子,天与文皇兆大横。
圣有至情风不止,邦传庆祚日重明。
百神陪扈朝陵寝,想像登舆动佩声。
【注释】
(1)钦慈皇后挽辞二首:指唐玄宗李隆基的妃子杨玉环的挽词。杨玉环是唐代著名的才女,也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她擅长音乐、舞蹈、诗词,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和“羞花”之美誉,与白居易、高适、杜甫等诗人都有交游。
(2)弓韣:指弓箭。古代丧礼上的一种仪式,用白布包裹尸体,象征死者为国捐躯。它年事炳灵:意思是说杨贵妃虽然死了,但在天上的灵位依然显耀,光辉万丈。
(3)红光满室众潜惊:“红光”指的是杨贵妃的遗体入棺时,棺木中发出的光芒,象征着她的美丽和高贵。“潜惊”则是指在场的人们看到这番景象,都感到惊讶和震撼。
(4)薄氏:这里可能指的是杨贵妃的家族或者亲属。薄氏诚君子:意思是说杨贵妃的家族确实值得尊敬,他们是真正的君子。
(5)天与文皇兆大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上天赐福给了文皇帝,使得他拥有了伟大的成就。这里的“文皇”指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他是唐朝的一位伟大皇帝。
(6)圣有至情风不止:意思是说唐玄宗有着高尚的情感和品德,他的美德如同春风一样永不停息。
(7)邦传庆祚日重明:意思是说国家的繁荣和昌盛像日月一样越来越明亮。这里的“邦”指的是国家,“庆祚”则是指国家的吉祥和昌盛。
(8)百神陪扈朝陵寝:意思是说百神都来陪伴皇帝前往陵寝,以示对皇帝的尊敬和崇拜。
(9)想像登舆动佩声:意思是说想象着皇帝登上车子的情景,听到车铃声响动的声音。这里的“想像”是指想象,“登舆”则是登上车子,“佩声”则是指车铃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写给杨贵妃的挽词。诗中充满了对杨贵妃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唐玄宗李隆基的敬仰之情。
诗的第一句“弓韣它年事炳灵”,意为在以后的日子里,杨贵妃的灵柩将会被庄严地安葬在陵墓之中,她的英名将永远闪耀。这里的“弓韣”指的是古代丧礼上的仪式,用白布包裹尸体,象征着死者为国捐躯。而“事炳灵”则是指这件事情将会被永久地流传下去,成为人们口中的佳话。
诗的第二句“红光满室众潜惊”描绘了当时的场景。当杨贵妃的遗体入棺时,棺木中发出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室内,让在场的人们感到惊讶和震撼。这里的“红光”象征着杨贵妃的美丽和高贵。而“众潜惊”则是指在场的人们都被这一幕深深地震撼。
诗的第三句“人言薄氏诚君子”表达了对杨贵妃家族的敬仰之情。这里所说的“薄氏”应该是指杨贵妃的家族或者亲属,而“诚君子”则是对他们的评价,认为他们确实是值得尊敬的君子。
诗的第四句“天与文皇兆大横”表示上天赐予了唐玄宗李隆基巨大的福分。这里的“文皇”指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他是唐朝的一位伟大皇帝。而“兆大横”则是指他拥有了伟大的成就。
诗的第五句“圣有至情风不止”表达了对唐玄宗的赞美之情。这里的“圣有至情”是指唐玄宗有着高尚的情感和品德,他的美德如同春风一样永不停息。而“风不止”则是指他的美德将会永远流传下去。
诗的第六句“邦传庆祚日重明”表示国家的繁荣和昌盛像太阳一样越来越明亮。这里的“邦传庆祚”指的是国家的吉祥和昌盛。而“日重明”则是指这样的繁荣和昌盛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诗的第七句“百神陪扈朝陵寝”表达了对皇帝的尊敬和崇拜之情。在这里,所有的神灵都来陪伴皇帝前往陵寝,以显示对他的尊敬和崇拜。
诗的第八句“想像登舆动佩声”表达了想象中的皇帝登上车子的场景,听到车铃声响动的声音。这里的“想像”是指想象,“登舆”则是登上车子,“佩声”则是指车铃的声音。
整首诗歌充满了对杨贵妃的怀念之情和对唐玄宗李隆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