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村南三里许,春江不隔一程遥。
双堤斗起如牛角,知是隋家万里桥。
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常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历史事件紧密联系起来。下面将对《扬州杂咏七首》中的“皂荚村南三里许,春江不隔一程遥。双堤斗起如牛角,知是隋家万里桥”进行逐句释义:
皂荚村南三里许:皂荚村位于扬州郊外,距离城市中心约三里左右。这里是一个宁静而古朴的地方,远离城市的喧嚣,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春江不隔一程遥:春天的江水波光粼粼,与远方的景色相互辉映。站在皂荚村南,可以看到江水流淌,仿佛与城市的距离被拉长,让人感到一种遥远的距离感。
双堤斗起如牛角:这里的双堤指的是两条平行的堤岸,它们像牛角一样互相对峙。这种独特的地形构造,使得江水在双堤之间形成了一条狭窄的水道,增加了河流的曲折性和美感。
知是隋家万里桥:隋家万里桥是隋炀帝时期修建的一座桥梁,跨越了宽阔的江面,连接了南北两岸。这座桥见证了隋朝的历史,也象征着扬州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皂荚村南双堤的描绘,展现了扬州郊外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诗中的“双堤斗起如牛角”形象地刻画了江水的弯曲和堤岸的形状,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江水的动态美。同时,通过对隋家万里桥的描述,反映了扬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和特色。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扬州杂咏七首》不仅是对扬州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扬州郊外的春日景色,通过”皂荚村南”这一具体地点,引出”春江”与”一程遥”的意象,展现了江水的开阔与宁静。 “双堤斗起如牛角”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刻画了双堤的独特形状,使人联想到了隋朝修建的万里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