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日千程不厌行,一丘一壑可怜生。
常忧束缚名缰死,斗健寻山却称情。

《弋阳道中》是宋代诗人晁补之的作品,其内容为:

千日千程不厌行,一丘一壑可怜生。常忧束缚名缰死,斗健寻山却称情。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 作者介绍
  • 晁补之(1053年-1110年),字无咎,济州钜野(今属山东)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曾巩、张耒、苏辙齐名,并称“四大家”,其中“晁氏四贤”之一。他的诗作以豪放、清新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意解析
  • 千日千程不厌行:表达了诗人对于旅途的热爱和坚持,即使长时间行走也不觉得厌烦,显示出一种对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 一丘一壑可怜生: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找到的宁静与美丽,即使是平凡的小丘和小溪也显得珍贵而有趣。
  • 常忧束缚名缰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担忧世俗的名利束缚自己的精神自由,表达了对超脱尘世束缚的向往。
  • 斗健寻山却称情:尽管追求自然之美,但诗人最终还是选择了顺应自然的路径,享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显示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1. 赏析
  • 此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通过对“千日千程”、“一丘一壑”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执着和对自然的深情。
  • 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转折,将个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的美丽相互映衬,使诗歌具有更深的艺术魅力。
  •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态度,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弋阳道中》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内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独特感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