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不愿印,乃在二顷田。
东皋五十亩,力薄荆杞填。
择高种苜蓿,不湿牛口涎。
拙计安足为,朝往而暮旋。
【解析】
此诗是一首赠给弟弟无斁的诗,表达了兄长对弟弟的劝慰与勉励。第一句“苏秦不愿印”,意为:苏秦不想做官而经商。“乃在二顷田”,意为:于是在二顷田地里经营着。第二句“东皋五十亩”,意为:在东边的山岗上耕种五十亩。第三、四句“力薄荆杞填”,意为:因为力气不够大,只好用荆条和杞柳去填充田地里的土坎儿。第五、六句“择高种苜蓿”,意为:挑选高大的苜蓿来种植。“不湿牛口涎”,意为:不让牛吃苜蓿而弄得口水直流。第七、八句“拙计安足为,朝往而暮旋”,意为:这种笨拙的办法怎么能够用呢?清晨到晚上就返回了。
【答案】
①苏秦不愿印: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游说六国诸侯,联合起来抗秦,曾得到齐王重用,后因反对秦国攻伐齐国,被诬杀于市;②乃在二顷田:于是在二顷田地里经营着;③东皋五十亩:指在东边的山岗上耕种五十亩,“皋”读gāo,山坡;④力薄荆杞填:因为力气不够大,只好用荆条和杞柳去填充田地里的土坎儿;⑤择高种苜蓿:挑选高大的苜蓿来种植;⑥不湿牛口涎:不让牛吃苜蓿而弄得口水直流;⑦拙计安足为:这种笨拙的办法怎么能够用呢?⑧朝往而暮旋:清晨到晚上就返回了。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赠给弟弟无斁的诗,表达了兄长对弟弟的劝慰与勉励。首联写诗人在商界获得巨大成功,有条件从事农业活动的情景;颔联写诗人在东皋山冈上开垦土地,以养家糊口;颈联写农民辛苦耕耘,却难以保证收成,诗人因此感到愧疚和担忧。最后两句表明诗人对农民的同情与怜悯之情以及对自己不能尽地主之责的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