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山前临九轨路,三日街晴案吹土。
直庐凿牖面宫垣,青壁崭崭看垂雨。
殿阁风斜碧瓦寒,翅湿苍鸢不能乳。
却思穷巷亦可言,一扫蚊虻通昔苦。
郁蒸书课未须忙,午漏传休听天语。
平生豪气对樽酒,山鸡见镜犹能舞。
城南寺近晚堪过,笙歌凉月闻千户。
但忧伏日细君须,割肉无缘待归俎。
【注释】
蓬山:蓬莱的别称,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九轨路:古代车轨宽九尺,这里指代京城的道路。
直庐:官署或官府的住所。
宫垣:宫殿围墙。
殿阁:宫殿建筑群。
翅湿苍鸢:比喻自己像受惊的鸟儿那样翅膀湿透而飞不起来。
穷巷:偏僻小巷。
郁蒸:暑热闷蒸。
书课: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
午漏传休:午时(中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打更报时的铜壶滴漏声停止。
山鸡:公鸡的一种,鸣声雄壮有力。见《尔雅·释鸟》。
南面寺:即南禅寺,在今河南洛阳市东。
笙歌凉月闻千户:指寺院内夜晚的笙歌之声和明亮的月光,能远达千户人家。
割肉:指祭祀用的牺牲。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作者原诗作于淳熙三年(1176),为应诏赴任太学博士,途经临安时,因思及故人王文潜,故作此诗相赠。诗人借景抒怀,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官场的不满之情。全诗构思精巧,辞藻优美,语言清新自然。
首联“蓬山前临九轨路,三日街晴案吹土。”写诗人来到京城后,面对繁华的街道,感慨万千。蓬山是蓬莱山的别称,诗人以“蓬山”喻指京城。九轨路指的是京城的道路宽阔平坦,车马往来不断。这两句通过描绘京城的景象,引出下文对友人王文潜的思念。
颔联“直庐凿牖面宫垣,青壁崭崭看垂雨。”进一步描绘了京城的宏伟景象。诗人登上直庐,俯瞰着宫殿的四周,只见高高的墙壁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如同细雨纷纷。这两句通过对京城建筑的描绘,展现了京城的繁荣与美丽。
颈联“殿阁风斜碧瓦寒,翅湿苍鸢不能乳。”进一步渲染了京城的寒冷气息。诗人站在殿阁之上,感受到阵阵寒风袭来,使得碧瓦上的露水都结成了冰。同时,他也感到自己的翅膀有些湿漉漉的,像是受到了惊吓。这两句通过对天气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京城寒冷的感受。
尾联“却思穷巷亦可言,一扫蚊虻通昔苦。”诗人转而想到自己曾经在贫穷的小巷里生活过,那里的蚊子、苍蝇等小虫儿都是他的敌人。如今回到这个繁华的京城,他不禁感慨万分。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意象,如蓬山、九轨路、直庐、宫墙、殿阁、翅湿苍鸢、穷巷、蚊虻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和运用,也表达了他对京城繁华生活的喜爱以及对自己昔日生活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