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辩壮悬河口,唾落纷纷珠百斗。井陉酣战我已悭,赤帜忽立无由还。
唐公断后不容北,腹背未殊秦宛间。明光侯印悬天上,下有死夫缘重赏。
书生懦志安足惊,饥死索米长安城。献君赐帛等优笑,覆酱未知传纸荣。
泮宫先生诚国士,可是同年予二子。杂吟未减听匏竹,能使穷愁发孤喜。
君不见新声欲至旧声难,十指劳君千万弹。平生不遇感知己,过此身外谁能攀。
它年常侍幸见访,不因豆落悲南山。

这首诗是作者在被贬谪到岭南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朝廷的不满和个人的悲愤之情。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复用前韵答唐公唐公有一日纸贵传都城之句且讼其不知我也并呈鲁直成季明略”
  • “复用前韵”:诗人再次使用之前的韵脚创作诗篇。
  • “答唐公唐公有一日纸贵传都城之句”:诗人以诗歌回应唐公(可能是他的官职或地位),唐公的诗因受欢迎而广为传播。
  • “讼其不知我也”:诗人指责唐公不了解他。
  • “并呈鲁直成季明略”:诗人把诗稿送给了苏轼、苏辙等人。
  1. “诸公辩壮悬河口,唾落纷纷珠百斗。”
  • “诸公辩壮悬河口”:诸公(指唐公或其他官员)在辩论或讨论中显得英勇无畏。
  • “唾落纷纷珠百斗”:形容他们辩论激烈,言辞犀利如同珍珠散落。
  1. “井陉酣战我已悭”
  • “井陉酣战”:形容双方在井陉地区进行激烈的战斗。
  • “我已悭”:表示我方在这场战斗中缺乏力量或资源。
  1. “唐公断后不容北,腹背未殊秦宛间。”
  • “唐公断后不容北”:唐公在战争中担任指挥,不允许敌人向北逃跑。
  • “腹背未殊秦宛间”:表示唐公和敌军之间的形势尚未明朗,双方都有优势也有劣势。
  1. “明光侯印悬天上,下有死夫缘重赏”
  • “明光侯印悬天上”:明光侯的官印悬挂在天空中,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 “下有死夫缘重赏”:下面的士兵为了重赏而拼命战斗。
  1. “书生懦志安足惊,饥死索米长安城。”
  • “书生懦志安足惊”:年轻的书生们虽然懦弱但不足以引起恐慌。
  • “饥死索米长安城”:形容他们在饥饿中死去,却只是为了获得一些食物。
  1. “献君赐帛等优笑,覆酱未知传纸荣。”
  • “献君赐帛等优笑”:献给唐公的丝绸和丝帛被视为一种优待和欢笑。
  • “覆酱未知传纸荣”:人们不知道这些丝绸和丝帛是否真的能够带来荣耀。
  1. “泮宫先生诚国士,可是同年予二子”
  • “泮宫先生诚国士”:泮宫先生被认为是国家的栋梁。
  • “可是同年予二子”:与我有相同经历的只有两个儿子。
  1. “杂吟未减听匏竹,能使穷愁发孤喜。”
  • “杂吟未减”:即使有各种诗歌吟诵,也未能减少我的忧愁。
  • “匏竹”:比喻音乐,这里用来比喻生活的艰难。
  • “能使穷愁发孤喜”:音乐使我从困苦中找到快乐。
  1. “君不见新声欲至旧声难,十指劳君千万弹。”
  • “君不见新声欲至旧声难”:你难道没有见过新的音乐想要出现时旧的音乐已经难以适应了吗?
  • “十指劳君千万弹”:手指因为弹奏乐器而感到疼痛。
  1. “平生不遇感知己,过此身外谁能攀。”
  • “平生不遇”:我一生都没有遇到知己。
  • “过此身外谁能攀”:过了这个人生阶段还有谁会像我一样追求理想呢?

我们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不满和个人的悲愤。他通过描绘唐公和其他官员的英勇形象,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遭遇,表达了对命运和现实的感慨。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