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路知公谂,搜扬入剡科。
才难行志易,官小及民多。
北部劳人耳,东皈奈命何。
邮音嗟忽断,空有泪滂沱。
【注释】:
当路知公谂:当路,当权。谂(shěn),通“慎”。公慎,张少仙字慎行,号分宁,江西德化(今江西九江)人。南宋诗人。
搜扬入剡科:《宋史·孝宗纪》载:“绍兴二十四年,改定科举格目,以经义取士。”《宋史·选举志一》:“淳熙八年二月,吏部言:‘诸州举人试《论》、《孟》、《易》、《书》、《诗》义及《春秋》三传,兼策论一道。’诏从之。于是郡邑各具名荐士,而礼部试其策,乃罢帖文,仍用古赋。”
才难行志易,官小及民多:才能高却难以实现抱负;官小却要管理百姓。
北部劳人耳:北部,泛指北方,这里指江西。劳人,劳苦的人,这里指农民。
东皈奈命何:东归,回到东边去,指归隐。
邮音嗟忽断,空有泪滂沱:邮音,信函的往来信息。滂沱,形容眼泪像雨水一样流下来。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张孝祥所作。《宋史》记载:“少仙字慎行,号分宁,江西德化人。”他与范成大、陆游等一起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也是宋代著名的抗金英雄。张孝祥曾任过两淮西路安抚司参议官,但最终被弹劾罢官,所以本诗是他因失意后所作的。
首句“当路知公谂”中的“谂”通“慎”,表明作者对张慎行十分了解。“公慎”就是张慎行,字慎行,江西德化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气势雄放而风格沉郁悲壮,在南宋诗坛享有很高的声誉。
第二句“搜扬入剡科”中的“剡科”是指考试科目。张慎行在宋孝宗淳熙二年中进士第一人,授秘阁校理。由于他在朝廷中受到排挤,被迫外放任职。“搜扬入剡科”即指他被贬到江西任职。
第三、四句“才难行志易,官小及民多”表达了作者对张慎行的同情之情。因为张慎行才高八斗却难以施展抱负,官职虽然不大但却要管理百姓。这种矛盾的心情使他倍感痛苦。
最后两句“北部劳人耳,东归奈命何”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张慎行命运的感叹。北部,泛指北方,这里指江西。劳人,劳苦的人,这里指农民。东归,回到东边去,指归隐。这两句话表达了张慎行一生奔波劳碌,但最终还是无法摆脱困境的无奈心情。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深沉真挚。通过对张慎行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那个时代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