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自在,常自在,莫受物触随变改。心常澄太虚,胸常涵沧海。
志常明秋霜,气常融春霭。常自在,常自在,莫或欺心旋遮盖。
此心常与天地通,日月神明环内外。万物森森在吾下,我自小之自伤害。
常自在,常自在,诗书乐处安精神。道义合时行身世,贫何足嗟,贱何□嘅,富何足淫,贵何足泰。
静惟饬身而无愧,动惟利□而尽爱。常自在,常自在,此外何求哉。
有时诗一篇,有时酒一杯。庭花野草为宾友,清风明月相追陪。
陶吾真兮适吾性,常自在。常自在,何处有愁来。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诗中以“常自在”为题,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独立、超然的人生态度和理想境界。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 常自在,常自在,莫受物触随变改。心常澄太虚,胸常涵沧海。(第一首)
- 注释:永远自在,永远自在,不要被外界事物所影响而改变自我。心要保持清澈如太虚,胸要像大海一样深广包容万象。
- 赏析:这两句诗强调了内心的清净和胸怀的宽广,诗人希望通过修炼达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不受外界的影响。
- 志常明秋霜,气常融春霭。(第二首)
- 注释:志向永远明亮如同秋霜,气质永远温暖如同春霭。
-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温暖的气质,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和追求。
- 此心常与天地通,日月神明环内外。(第三首)
- 注释:此心与天地相通,日月星辰环绕其中。
-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敬畏,他觉得自己的心灵与宇宙万物息息相关,充满了和谐与美感。
- 万物森森在吾下,我自小之自伤害。(第四首)
- 注释:万物繁茂生长在我脚下,我却常常伤害自己。
-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纠结,他在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的同时,也时常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力。
- 诗书乐处安精神。(第五首)
- 注释:读诗书的乐趣可以让人精神愉快。
- 赏析:这一句表明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知识的精神,他认为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境界。
- 道义合时行身世,贫何足嗟,贱何□𫍯,富何足淫,贵何足泰。(第六首)
- 注释:遵循道德原则行事,贫穷不足忧虑,卑贱不足自卑,富有也不应放纵无度,尊贵也不应骄傲自满。
- 赏析:这几句诗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和人生的平衡观念,诗人认为只有遵循道德才能过上真正的生活。
- 静惟饬身而无愧,动惟利□而尽爱。(第七首)
- 注释:静静地修身养性而不感到愧疚,行动起来充满爱心并尽力去帮助他人。
-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自我要求和道德标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体现高尚的道德品质。
- 有时诗一篇,有时酒一杯。庭花野草为宾友,清风明月相追陪。(第八首)
- 注释:有时吟一首诗,有时喝一杯美酒。庭前的花草野草成为我的宾客,清风吹拂着我,明亮的月亮陪伴着我。
- 赏析:这几句诗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陶吾真兮适吾性,常自在。(第九首)
- 注释:模仿自然之道来培养我真正的本质,永远自在。
- 赏析:最后一句诗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独立和自然本真的人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