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之作文自天巧,读者未免加人私。
纸尾连衔行雁鹜,同僚翻作刻木期。
句读中分肯趣短,一辈抱睨何多为。
自唐及今袭讹舛,文公有神应点嗤。
韩愈在蓝田县丞厅记中写到的所谓“雁鹜”,实际上就是官吏们相互承袭的一种称谓,他们总是觉得这样的说法不太合适,常常被人怀疑。有一天我读了吴子宽的一首诗,其中有“雁鹜庭空之语”的句子,于是我便写下了这篇文章。
韩愈作文章自然天成,读者不免会掺杂自己的私心。
纸尾连衔行雁鹜,同僚翻作刻木期。
句读中分肯趣短,一辈抱睨何多为。
自唐及今袭讹舛,文公有神应点嗤。
注释:
退之作文自天巧,读者未免加人私。——韩愈作文章自然天成,读者不免会掺杂自己的私心。
纸尾连衔行雁鹜,同僚翻作刻木期。——纸尾连衔行雁鹜,同僚翻作刻木期。
句读中分肯趣短,一辈抱睨何多为。——句读中分肯趣短,一辈抱睨何多为。
自唐及今袭讹舛,文公有神应点嗤。——自唐及今袭讹舛,文公有神应点嗤。
赏析:
这是一首讽喻诗,作者借写自己对韩退之《蓝田丞厅记》中的“雁鹜”一词的看法,来讽刺那些附和他人、不思进取的庸碌之辈,表达了他对这种现象的不满和愤慨。
诗的前两句是说韩愈的文章自然是天成之作,但读者难免会夹杂一些私心去看待,这就导致了一些庸碌之辈对韩愈的文章产生误解,甚至将其误认为是刻木求偶的行为。这里通过对比韩愈的文章与同僚们的行为,突出了韩愈文章的自然天成和庸碌之辈的附和不思进取的特点。
接着四句是说韩愈的文章中有些句子被同僚们误解为刻木求偶的行为,这也反映出庸碌之辈的狭隘和偏见。这里的“肯趣短”指韩愈文章中的某些观点或思想过于简短、浅显,容易被人忽视或误解;而“抱睨何多为”则是指庸碌之辈只会盯着这些观点或思想不放,却忽略了更重要的问题。
最后两句则是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总结和评价,认为这种从唐至宋以来的附和不思进取的现象应该得到纠正,而韩愈的文章也应当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这里的“文公”指韩愈本人,而“文公有神应点嗤”则是说他作为文人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不应轻易受到他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