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畿胡骑满,何地可逃生。
尽室半徒步,有舟无水行。
长淮能见阻,久雨自难晴。
杂立官称在,低头愧国荣。
【注释】
淮口:今江苏淮安。作:写诗。王畿:指京都长安,当时在洛阳附近。胡骑满:指安禄山的叛军,他们控制了河北地区。何地可逃生:什么地方能让我逃得掉呢?尽室:全家。半徒步:步行。有舟无水行:有船却因无水不能行驶(即没有水)。长淮:指大河。见阻:被阻挡。杂立官称在:指朝廷中的官员们。杂立:杂乱。官称:官职。低头愧国荣:低头惭愧,因为朝廷中有很多大臣,我愧对他们的荣耀(暗指自己没有能力为国效力)。
【赏析】
此诗是诗人流落江南时写的一首诗。诗的前四句写自己身陷困境,无法脱逃;五、六两句写自己家破人亡,生活窘迫;七、八句写自己对朝廷的失望,深感惭愧。全诗情真意切,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充分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首联“王畿胡骑满,何地可逃生”,直接点题。王畿,指长安。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诗人以“满”字写出叛军横行无忌,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何地可逃生”,诗人直抒胸臆,表明他身陷囹圄,无处可逃。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颔联“尽室半徒步,有舟无水行”。这里诗人以“尽室”和“半徒步”两个短语来描绘自己的悲惨遭遇。“尽室”、“半徒步”分别指诗人一家老小以及他们的衣食住行。这两个短语不仅揭示了诗人家破人亡的惨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同时,“半徒步”这个词语还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感和恐惧感。
颈联“长淮能见阻,久雨自难晴”。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恶劣。长淮,指长江下游地区。“能见阻”指的是长江水流湍急,阻碍了交通。“久雨自难晴”则意味着长时间的阴雨使得天气难以转晴。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堪忧的深切忧虑,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和焦虑感。
尾联“杂立官称在,低头愧国荣”。最后两句诗人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和羞愧之情。“杂立”在这里指的是朝廷中的官员们。诗人用“杂立”一词形容他们在朝廷中的地位和作用,暗示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国之栋梁。“低头愧国荣”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自责和愧疚之情。他意识到自己虽然拥有高官厚禄,但却没有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甚至拖累了国家的声誉,因此感到无比羞愧。
这首诗是诗人在国家危难之际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的作品。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个人的困境,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切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