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霜岁暮时,泽国更何为。
菰米经寒涩,芦门避乱宜。
小人夸羯虏,志士忆京师。
欲语残僧笑,君归未可期。

诗句解释

1 “冰霜岁暮时,泽国更何为?”

  • “冰霜”和“岁暮”表明了时间的寒冷与年末的到来。
  • “泽国”指的是一个广阔的水域区域,这里特指高邮地区。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年底时节对于自己所在地区的忧虑与不安。
  1. “菰米经寒涩,芦门避乱宜。”
  • “菰米”是一种水生植物的种子或果实,常用于食物中。
  • “寒涩”意味着食物因寒冷而变得难以下咽或口感不佳。
  • “芦门”可能是指一种自然屏障或者避难之地。
  • 此句描绘了高邮地区冬季食物的艰难以及人们为了躲避战乱而选择避难的情形。
  1. “小人夸羯虏,志士忆京师。”
  • “小人”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见识短浅或行为卑劣的人。
  • “羯虏”是古代对少数民族的一种蔑称。
  • “志士”则是指有抱负、有远见的人。
  • 这表明在混乱时期,一些小人会夸耀自己的力量,而志士则怀念着他们的家乡或故土。
  1. “欲语残僧笑,君归未可期。”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向僧人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又因为某种原因(可能是战争的不确定性)而不能实现。
  • “残僧”可能是指寺庙中的和尚,他们通常需要保持沉默,不与外界交流。
  • “君归未可期”意味着诗人不确定何时会回到故乡,可能是因为战争的原因使得回家变得困难。

译文

冰霜覆盖大地,岁末时分更感凄凉;
高邮泽国,冬天更是艰难。
菰米难吃,芦门成为避难所。
小人自夸,英雄却思念故里。
想与寺僧分享心中话,但归期未定。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情感体验。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如“岁暮”、“冰霜”、“泽国”,诗人传达了一种对岁月流逝、自然严酷的感慨。同时,诗中也反映了社会动荡给普通民众带来的苦难,如“菰米经寒涩,芦门避乱宜”。此外,通过对比小人与志士的不同态度,诗人批判了社会的不公,同时也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深眷恋。最后,通过与寺僧的对话,诗人透露出对未来归期的不确定性,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幅具有时代色彩的社会风俗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