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闷吾无欲,浮沉谁使然。
命通公道日,自是艳阳年。
鸾凤能寥廓,鲂鳟幸弃捐。
由来食肉士,久亦忘腥膻。

【注释】

无闷:即《无闷诗》。《诗经·周南》中有一首无名的诗,题为《无闷》,是一首讽刺周幽王的诗。“无闷”就是取其意。这首诗也是作者以隐逸自命,对时局不满而作。

吾:我。

浮沉:指世事之盛衰兴废,亦泛指仕途升沉。

命通公道:指命运与天道相通。

日:指太阳。

艳阳年:《论语》中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后用“艳阳年”表示欢乐的日子。

鸾凤:传说凤凰是一种吉祥的鸟,这里借指贤能的人。

寥廓:空旷广大。

鲂鳟:即鲜鱼。古代诗文中常以鱼类作为比喻或象征。

食肉士:指嗜食鱼肉者,这里暗指那些追逐名利之人。

久亦忘腥膻:意谓时间久了,便也忘记了腥味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通过写自己“无欲”、“无闷”的生活态度,来批判那些追名逐利、沉湎于世俗生活的达官显贵们,同时抒发了自己对政治黑暗和人生失意的愤慨之情。诗中虽然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俗的思想境界,但这种生活态度又是诗人在长期隐居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所以诗中的这种思想感情又带有相当浓厚的主观色彩。

首联点出题旨,直抒胸臆。“吾无欲”,即我“无欲”。“无闷”,则是“无闷吾无欲”的倒装,即“吾无欲故无闷”。诗人认为,既然没有欲望,当然就没有烦恼,也就无所谓郁闷了。这两句诗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谁使然”则表明这种人生态度并非出于偶然,而是有其内在根据的。“谁使”一词,既表明诗人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也表现出他那种清高孤傲的性格。

颔联写诗人对时局的看法。诗人认为,人世间的事情都是命中注定,无法改变的,就像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一样。至于个人的遭遇,那更是不由自己选择的。因此,诗人感叹道:一个人的命运与天道相通,他天生就是一个幸运儿,正赶上一个太平盛世。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无奈,也表达了他对美好时代的向往和赞美。

颈联转入议论。诗人指出,像鸾凤这样的高贵动物,能够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广阔的天空;而那些像鳊鱼和鲫鱼这样的低级动物,却被遗弃不用。这里的“弃捐”一词,既表明了诗人对那些被抛弃的动物的同情,也暗示了诗人对那些被遗弃的政治人物的惋惜。诗人认为,这些政治人物之所以遭到抛弃,是因为他们的品行太差了,而这也是他们所应得的惩罚。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政治黑暗的痛恨,也表达了他对公正社会的向往。

尾联写诗人对人生的看法。诗人认为,一个人要想活得长久,就必须忘掉世俗的种种诱惑。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增长,人们就会逐渐忘记那些曾经让他们感到快乐的事物了。这里的“久亦忘腥膻”一句,既可以理解为时间的推移使人变得麻木,也可以理解为人的本性本就如此。总之,诗人通过对人生的深刻领悟,表达了他对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的赞赏。

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首先,诗人在结构上采取了前后呼应的方法。前两联写自己的“无欲”、“无闷”,第三联写自己对时局的看法,第四联写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最后以总结性的诗句收束全篇,使诗歌显得更加完整和谐。其次,诗人在用典上也十分巧妙。他借用《诗经·周南》中《无闷》一诗的题目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既符合题目的要求,又避免了直接使用典故可能造成的晦涩难懂的问题。另外,诗人在语言上也很有功力。他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绘景物、表达情感,使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