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隐两非空百感,涂穷浪迹亦何哉。
波涛远引月华去,风雨常将月色来。
孤学有谁同慷慨,独愁无地重徘徊。
漫谈景德祥符际,几许辞源赋八哀。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吏隐两非空百感”
- “吏隐”指在官场中隐居,不参与政事。
- “两非空”可能意味着两种不同的状态或心境,即官途和隐居。
- “百感”形容内心充满各种感受和情绪。
- 整句诗表达的是作者对官场与隐居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由此引发的复杂情感。
- “涂穷浪迹亦何哉”
- “涂穷”表示处境艰难,没有出路。
- “浪迹”则暗示漂泊不定、四处游历的生活状态。
- “亦何哉”是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状态的疑问或感慨。
- 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 “波涛远引月华去”
- “波涛”比喻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 “远引”表示远离、超越。
- “月华”通常指月光,这里比喻美好的时光或梦想。
- 整句诗可能在说人生如波浪般起伏,而美好的时光却难以把握,最终被抛向远方。
- “风雨常将月色来”
- “风雨”代表困难和挑战。
- “常将”表明经常如此。
- “月色”指的是月亮的光芒,象征希望和慰藉。
- 这句诗可能在表达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也希望总有光明和希望的存在。
- “孤学有谁同慷慨”
- “孤学”指独自学习或研究。
- “有谁”可能是指有没有志同道合的人。
- “同慷慨”表示共同追求和分享。
- 这句话可能在说,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道路上,是否有人能够理解并支持自己。
- “独愁无地重徘徊”
- “独愁”表达了孤独和忧愁。
- “无地重徘徊”意味着无处可去,只能在一个地方反复徘徊。
- 这句话可能在描述内心的挣扎和无助,以及对于未来的迷茫。
- “漫谈景德祥符际”
- “景德”和“祥符”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皇帝的名字,这里可能是借用来表示某个特定时期或事件。
- “漫谈”表示随便谈论或讨论。
- 整句诗可能在说,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背景下,进行随意的讨论或思考。
- “几许辞源赋八哀”
- “辞源”可能指的是诗歌创作的源头或来源。
- “赋八哀”是一种古代的文体,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哀悼之情。
- 整句诗可能在说,通过诗歌创作来表达对某个人或事件的深切哀思。
赏析:
这首诗以“有感”为题,贯穿了作者对社会、人生、学问等多方面的感慨和思考。首联“吏隐两非空百感”,开篇便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既有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也有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颔联“涂穷浪迹亦何哉”,进一步探讨了人生的境遇和选择,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颈联“孤学有谁同慷慨”,则转向了个人的追求和志趣,反映了诗人对于志同道合者的渴望。尾联“漫谈景德祥符际”,则似乎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意义,而“几许辞源赋八哀”则是对这种思考的总结,表达了诗人通过文学创作表达情感的决心。整首诗歌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世界,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