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萧然懒傍书,角巾孤啸问何如。
夕阳能使山远近,秋色巧随人惨舒。
苔渍碧花行不到,香残篆字睡应馀。
自怜得计归云晚,前日人间漫畏途。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偶题(偶然之作)
- 注释:这是诗人在闲暇之余所作的一首诗。
- 一室萧然懒傍书
- 注释:“一室萧然”意指房间空旷,显得有些凄凉;“懒傍书”表达了对书籍的漠视或不喜。
- 角巾孤啸问何如
- 注释:“角巾”是一种头巾,此处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孤啸”表示独自发出的声音,可能是长叹或自问;“问何如”即询问自己的行为或心境如何。
- 夕阳能使山远近
- 注释:这里的“夕阳”是指落日时分的阳光;“远近”形容由于夕阳的存在,远处的山影看起来似乎拉近或拉远。
- 秋色巧随人惨舒
- 注释:“秋色”指的是秋天的景色;“惨舒”形容景色的变化无常,有时显得凄凉,有时又显得美丽。
- 苔渍碧花行不到
- 注释: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画面:绿色的苔藓覆盖着花朵,使得花朵的颜色变得暗淡,因此难以行走。
- 香残篆字睡应馀
- 注释:这里“香残”意味着花香已经消散殆尽;“篆字”是指刻有文字的印章或其他装饰物;“睡应馀”表示这些装饰物在睡觉时仍留有余香。
- 自怜得计归云晚
-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当前处境的无奈和遗憾。他自嘲地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条退路,但为时已晚。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孤独、沉思而又带有一丝无奈的情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夕阳下的山影变化,以及苔藓覆盖下的花朵,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对现实的不满。此外,诗中的“角巾”、“孤啸”等意象,也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和情感。整首诗既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