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逋亡蒲柳身,泪痕长短送残春。
望惟书问平安到,乐在儿童读诵频。
桑海恩深变未得,龙蛇躁甚起何因。
即看廊庙申威令,为问勤王有几人。

诗句一:

千里逋亡蒲柳身,泪痕长短送残春。

解析与翻译:
“千里逋亡蒲柳身”,意喻着像蒲柳一般随风摇曳、漂泊不定的身体;”泪痕长短送残春”则描绘了因离别而留下的长长泪痕,伴随着春天的凋零。整句诗通过“蒲柳”和“残春”这两个意象传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哀愁与不舍。

注释:

  • 蒲柳:一种植物,常用来象征柔弱或飘摇不定。
  • 逋亡:逃亡、避世之意。
  • 桑海恩深变未得:指国家经历沧海桑田般的变迁,但未能实现某种愿望或目的。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时代变迁无力回天之感,同时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留恋。

诗句二:
望惟书问平安到,乐在儿童读诵声。

解析与翻译:
“望惟书问平安到”描绘了期盼信件中传来的平安消息的情景;而”乐在儿童读诵声”则展现了孩子们读书的声音给作者带来了愉悦。整句诗反映了一种家国情怀,即在个人忧虑之际,孩童的欢笑为作者带来了一丝慰藉。

注释:

  • :只、唯有。
  • 读诵声:指孩子们朗读的声音。

赏析:
此句透露出作者虽身处乱世,但对下一代的教育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继承传统、延续文化。

诗句三:
桑海恩深变未得,龙蛇躁甚起何因。

解析与翻译:
“桑海恩深变未得”指的是国家经历了重大变革却未能成功;”龙蛇躁甚起何因”则表达了对这种动荡局面背后原因的疑惑。整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时局动荡不安的深刻忧虑。

注释:

  • 桑海:这里比喻国家或社会的巨大变化。
  • 龙蛇:暗指政治上的动荡和阴谋。
  • 躁甚:形容局势的不稳定和混乱。
  • 起何因:探讨这一切发生的原因。

赏析:
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时代动乱的担忧,以及对国家未来走向的不确定性。

诗句四:
即看廊庙申威令,为问勤王有几人。

解析与翻译:
“即看廊庙申威令”意味着在朝廷的大厅里展示威严的命令;”为问勤王有几人”则询问是否有人为保卫国家而战。整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忠诚的臣子和勇士以匡扶社稷的愿望。

注释:

  • 廊庙:古代帝王议事的地方,此处借指朝廷。
  • 申威令:发布命令。
  • 勤王:指效忠于君主或国家的军事行动。

赏析:
此句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切及对英雄人物的需求,同时也反映出其政治抱负。

综合分析:
晁说之的《感时》是一首表达作者在乱世中忧国忧民情感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活动的描写,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福祉的牵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心境,是研究宋代文学和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