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喧喧奏子虚,何心江上惜三馀。
陆浑火但无家计,宣榭灾宜费图书。
每恨血鳞能雨若,何堪脱角去焚如。
知公辅弼关心处,不比他人乐退居。
再和
不肯喧喧奏子虚,何心江上惜三馀。
陆浑火但无家计,宣榭灾宜费图书。
每恨血鳞能雨若,何堪脱角去焚如。
知公辅弼关心处,不比他人乐退居。
注释:
- 再和:再次作诗回应。
- 不肯喧喧奏子虚:表示不愿意像《子虚赋》中那样吹嘘、张扬。
- “何心江上惜三馀”:表示对于江水的流逝(三馀)并不感到惋惜。
- 陆浑火:指陆浑县的火灾。
- 宣榭:古代的一种建筑,这里指宣帝的宫殿。
- 每恨:每次感到。
- 血鳞能雨若:比喻水势浩大,好像有龙在降雨一般。
- 脱角去焚如:形容被烧得只剩下角了。
- 知公辅弼关心处:知道您在辅佐朝廷、关心国家大事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前一首诗的回答,表达了他对前一首诗中的“不肯喧喧奏子虚”和“江上惜三馀”等观点的赞同和理解。他认为,不应该像《子虚赋》那样吹嘘、张扬,更不应该为江水的流逝而感到惋惜。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水势浩大、能够像龙一样降雨的看法,以及对于被烧得只剩下角的感叹。最后,他引用了“知公辅弼关心处”,表明了自己在辅佐朝廷、关心国家大事方面的决心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