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岁不出门,一朝事远游。
长安初岂远,孤客难淹留。
【解析】
1.“几岁不出门”:指李约少年时。“一朝事远游”,一旦远离家乡,开始远游。2.“长安初岂远”:当初长安并不远。“孤客难淹留”:作为孤独的客人,难以久留。3.注释:①重阳节。②洛阳:古都城名,在今河南洛阳市。③江上:长江上,泛指江南一带。④归期:归乡期限。⑤故山:指故乡。6.赏析:此诗是诗人晚年重遇故人而感伤之作。诗人早年曾因避战乱而离家远走,后在战乱平息后又回到洛阳,与故人韩重相会,两人又同到江州重游,共话友情,然而好景不常,不久又将分别,因而作此诗赠别好友韩重。全诗情感真挚,情意绵长,语言朴实自然。
【答案】
译文:
年轻时不出门,有朝一日要远行,
长安距离并不遥远,我作为孤独的客人,很难久留。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友人的诗。前两句写自己年轻时因避乱而离开洛阳,但后来战争结束,又回到洛阳。与友人韩重重逢,于是和友人一起到江州游玩。后两句是送别友人韩重的临别赠言。
首句写自己年轻时因为躲避战乱而离家出走,但后来战争平定了,又回到了洛阳。这一句中蕴含着一个典故,即《晋书·王敦传》记载的“敦始起兵于曲阿,镇南将军王导时为丹阳尹,敦使人迎之,遣从事中郎周顗至敦所,敦逆使者于南门之外,谓顗曰:‘吾昔与元规(王导)周旋,何相失也?’顗答曰:‘周侯(王导字),四海之英杰,天下之佳士也。”王敦听了之后十分感慨地说:“今天下纷纷扰扰,正是需要这样的人才啊!”王敦感叹自己没有遇到像王导这样的人,所以一直未能成就大事。
第二句写自己后来重返洛阳的原因是因为战乱已经平定,自己作为孤身一人的客人,实在无法久留。这句中也蕴含着一个典故,即杜甫《春望》一诗中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句,这里也是暗用这一典故。同时这一句中也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长安”和“孤”字的运用,突出了自己对洛阳的留恋之情。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友人韩重的劝诫和祝福。诗人说虽然我们之间有很多的离别和重逢,但是只要心中有友谊,就不会被时间所改变。希望朋友不要急于返程,好好享受这次难得的相聚时光。最后两句还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友人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