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天工暂醉时,重阳物色艳阳姿。
便生春思兼秋绪,当日董生宜一窥。
叹息天工暂醉时,重阳物色艳阳姿。
便生春思兼秋绪,当日董生宜一窥。
注释:叹息:感叹、慨叹。暂:暂时、短暂。醉时:指春天,桃花盛开的季节。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即阳历的10月5日或6日,这一天为重阳节。物色:景物、景色,这里指桃花。艳阳姿:形容桃花美丽动人的样子。春思:指春天的情感,春天的思绪。秋绪:指秋天的情感和思绪。董生:指汉朝董仲舒,字君硕(或作君武),广川都(今河北省枣强县)人。西汉著名儒家学者。他一生致力于学术事业,在汉武帝时官至胶西王相,封平津侯,曾两次任博士,后因与武帝发生政治冲突而免官回乡。元帝初即位,征为中大夫光禄大夫给事中,迁谏大夫。后任江都相,被罢官。元帝即位后召见,复为中大夫给事黄门。元帝死,继嗣刘奭继位,是为戾太子。戾太子欲用董仲舒之计,杀上官桀等,以巩固自身的地位,但被刘婴所阻止。不久,刘婴即位,是为汉昭帝,拜董仲舒为少府。元凤元年(前80年),昭帝病死,由其子昌邑王刘贺即位,称为“废帝”。刘贺即位后荒淫无道,太仆夏侯胜等上疏劝谏,刘贺大怒,将他们全部逮捕下狱。后刘贺又立赵婕妤为皇后,夏侯胜上书劝谏,再次触怒了刘贺,于是又被逮捕入狱。这时,董仲舒向皇帝请求赦免,说:“臣幸得以儒学教授,备数朝臣,非特私孝也,将以辅成太平之道。”昭帝乃赦之。事后对左右大臣说:“董仲舒可谓仁矣!”后以寿终。此诗第一句“叹息”两字表明诗人感叹于自然之美,第二句“重阳”点出时间背景为农历九月初九日,也就是重阳节。第三句“物色艳阳姿”说明诗人看到美丽的菊花,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第四句“便生春思兼秋绪”说明诗人看到美丽的菊花,不禁想起春天的思绪和秋天的心情。最后一句“当日董生宜一窥”,是诗人对董仲舒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