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苦言危凛雪霜,何人敢唤作刘郎。
休论瑞应夸图牒,羞死当年顾野王。
【注释】
刘仲:指刘歆。更春秋:《汉书·律历志》:“《易》曰:‘服牛乘马,引重致远。’‘服牛乘马’者,以火食谷肉也;‘引重致远’者,以水食土食也。故有炎精德者,其气为火。故火之精者为太阳,主出地而上天下,故为天;火色赤,故为阳;火气壮,壮则热,热则明,明则动;动而不息,故为昼;夏至而为极,故为正,为尊,为长。是以王者居九都,四正之会,乃祭于南郊。”灾异:即灾变和异常现象。《左传·昭公十八年》:“夫灾与异,犹斋戒乎鬼神而致其敬也,又何书焉?”志苦言危凛霜雪:意谓自己心志苦闷,言语危惧。凛霜雪:形容天气严寒,比喻处境艰险。
“何人”二句:意为谁能把这样的事告诉别人。刘郎:汉末刘表之子刘琦,字伯瑜(一作伯瑜)。后被曹操所害,时人称为“玉人”。
“休论”二句:意为不要谈论什么吉祥的征兆,也不要图谋什么图牒之类的东西。瑞应:祥瑞应验。夸:炫耀。图牒:古代记载吉凶征验的文献典籍或图象。羞死:羞愧而死。当年:指前一年,即建安十二年。顾野王:南朝陈代书法家、文学家、史学家。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刘歆的怀念之情。刘歆因王莽篡汉之事,曾上书给皇帝,建议王莽改年号为“初始”,王莽称帝后,刘歆便隐姓埋名改名刘秀,隐居在南阳湖中。后来光武帝即位,他上书自陈身份。光武大加赞赏,拜他为侍中。但刘秀并不想当皇帝,因此辞谢说:“我不愿受封为王侯。”光武帝只好说:“你不愿意做官,就做我的门下客吧!”刘歆于是改名刘伯升。后来刘伯升与邓禹等人一同举兵起义,建立东汉政权,定都洛阳,是为光武帝。诗中“何人敢唤作刘郎”,是指刘歆在王莽时代曾上书给皇帝,建议更改王莽年号,所以有人称他为刘郎。诗中“休论瑞应夸图牒”,是指刘歆曾上书自陈身份,光武帝大加赞赏,但刘歆却谦虚地说:“我不想做官。”因此有人称他为刘伯升。诗中“羞死当年顾野王”,是指刘秀不愿做皇帝,辞谢不受封王爵。
全诗用典巧妙,含蓄委婉。诗的前两句写刘歆身处困境仍不改初衷,后两句写刘歆谦虚避讳,不张扬自己的功业。整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他的怀念,又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