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枉矢何时弭,涿野蚩尤尚未俘。
底处愁城能着我,风为愁骑雨愁车。

【解析】

“扬州枉矢何时弭”意为:你那扬州的箭矢何时才能止息?“蚩尤”是传说中的一个部落首领,相传他死后成为战神。“底处愁城能着我”句中,“我”即作者自己。“愁城”,指心中所思之境。“风为愁骑雨为愁车”,化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中的典故:“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顾谓左右曰:‘去莫留滞,各努力!’”。后以“风为愁骑雨为愁车”形容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

【答案】



①愁城:内心所想之地;②为我:意动用法,将…作为(自己的)对象;③底处:何处;④为:被;⑤“风为愁

骑”:比喻思念之情如同骏马奔腾;⑥“雨为车”:比喻思念之情如同车轮滚滚。

译文:

你那扬州的箭矢何时才能止息,涿野之战的蚩尤还没有被俘,何处是我所思念的故乡和亲人,风为

我吹起思念之情如同驰骋的骏马,雨水为我驱赶思念之情如同滚滚向前的车轮。

赏析:

此诗写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首句直抒胸臆,言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犹如箭矢一般,永无

了结之时。“何时弭”,“何时”二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深、之切。“未”字,表明这种思念之深

、之切是永远也不会停止的。第二句承上而来,言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犹如蚩尤尚未被征服一样。“蚩尤”在

古代神话中,是一位战神,据说他在涿州与黄帝战斗,最后战败而死。所以诗人称对家乡的思念为蚩尤未

被征服一样,既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怀念,也表现出他对国家大事的忧虑。第三句承接前两句,言其对

家乡的思念之情无处不在。“底处愁城能着我?”这里的“愁城”指心中的思绪,而“我”则是诗人自指,意思是“

我”的心中所想之处就是家乡。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出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尾联

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风为愁骑雨为愁车”一句化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落

顾谓左右曰:‘去莫留滞,各努力。”后以‘风为愁骑雨为愁车’来形容思念之情的强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