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入角蹙山城,更觉淮南秋思清。
惯听边威雷鼓里,梅花争发斗峥嵘。
【注释】
海陵闻角:指南宋理宗皇帝在位时,金人入侵,朝廷派大臣韩震到海陵(今河北卢龙)去督战。当时正值深秋,边城萧瑟,听到号角声后,山城更加显得凄清,而淮南的秋天更是令人思乡。
更觉:越加感到。
惯听边威雷鼓里:意思是说,自从边镇的军鼓声响,就常常想起家乡来。
梅花争发斗峥嵘:意思是说,虽然已是深秋,但梅花还是争先恐后地开放着,好像要与冬雪一争高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从戎边陲,途经海陵作的一首纪行诗。首句“秋风入角蹙山城”,写秋日的号角声,吹响了塞外边陲的山城;次句“更觉淮南秋意清”,进一步写号角声使这山城更加感到凄凉。“秋风”二字,把秋天的气氛渲染得十分浓郁。“更觉”,说明号角声的作用,也表明诗人对号角声的感受。三句“惯听边威雷鼓里,梅花争发斗峥嵘”,承上启下。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从边镇的军鼓响起,我就常常想起家乡来了,而且越是想到家乡,就越觉得家乡的春天来得迟。这两句既是实情,又暗含着对故乡的眷念和对金人的愤恨。四句“不愁风雨送春归,只怕黄昏来夜半。”这是诗人在军中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