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铭何有,丹青得若人。
东坡禅客衲,六一醉人巾。
先后文章伯,安危社稷臣。
庙堂思颍日,海峤梦钧辰。
□□□□□,□□叹会神。
何当均雨露,剑佩画麒麟。

题六一东坡像

座右铭何有,丹青得若人。
东坡禅客衲,六一醉人巾。
先后文章伯,安危社稷臣。
庙堂思颍日,海峤梦钧辰。
□□□□□,□□叹会神。
何当均雨露,剑佩画麒麟。

注释:

  • 座右铭:座下的箴言或警句,常作为行动的指南。
  • 丹青:绘画用的颜料和工具,这里指绘画。
  •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一生坎坷,曾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晚年又因“乌台诗案”被贬惠州、儋州。
  •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今属四川)人。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有开创之功;其文著述宏富,学术成就极高,其诗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 禅客:禅宗修行者。苏轼虽为文士,但一生游历名山大川,研习禅宗学问,自号东坡居士。
  • 衲:和尚穿的僧衣,这里指和尚。
  • 六一居士:唐代文人李白天性旷达,喜山水,善书法,好藏书,自称“六一居士”。
  • 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两宫北上,北宋灭亡,徽、钦二帝被俘,宋朝灭亡。
  • 社稷:古代指国家,后引申为国家。
  • 颍日:指东汉末年的颖川太守陈寔任内,颍川郡政风清正,百姓安居乐业。
  • 海峤:泛指海外的高山,这里借指边远之地。
  • 钧辰:古代以十二地支配合十二时辰,其中辰时相当于现代的早上七点到九点,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宝贵。
  • □:省略号。
  • 会神:指领会到了某种境界或精神。
  • 均雨露:比喻公平地对待众人。
  • 画麒麟:指绘制麒麟图。古代常用麒麟来象征吉祥和美好。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为他的好友、同为文坛巨匠的友人所画的肖像所写的一首题咏之作。诗人在赞美朋友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艺术创作的态度。

首联“座右铭何有,丹青得若人。”诗人在赞美朋友的才华,同时也表示了他对这种才能的追求和珍视。这里的“座右铭”,可以理解为朋友对自己的一种期许,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的一种自我激励。而“丹青得若人”,则是在赞美朋友的艺术才华。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朋友的赞赏之情,也体现了诗人自身的艺术追求。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朋友们的形象。“东坡禅客衲,六一醉人巾。”在这里,“东坡禅客衲”指的是苏轼的禅宗修行者身份,而“六一醉人巾”则是指苏轼的酒徒形象。这两处描绘,既有对朋友们性格特点的把握,也有对他们生活态度的体现。

诗人开始转入对朋友们在政治地位上的描写。“先后文章伯,安危社稷臣。”在这里,“文章伯”指的是在文学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人物,而“社稷臣”则是指那些能够为国家安危出谋划策的官员。这两处描写,既表达了对朋友们在文学和政治上的成就的赞誉,也体现了他们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后两句,诗人则转向对朋友们的精神境界的描绘。“庙堂思颍日,海峤梦钧辰。”在这里,“庙堂”指的是朝廷的政治舞台,而“颍日”则是指历史上的一位贤臣——陈寔。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展现了朋友们在政治舞台上的风采和智慧,以及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而“海峤梦钧辰”,则表达了朋友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朋友们的形象描写、政治地位展现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朋友们的魅力和魅力所在。同时,诗人也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态度,使得整首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