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萱草三赤长,山中高人万事忘。
欲借忘忧汝辈力,世间儿女徒颠狂。
汝亦忘忧非世忧,临风恐汝亦分将。
愿尔忘忧忘终始,莫教老大空悲凉。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建。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1. 山中萱草三赤长,山中高人万事忘。
  • “萱草”指的是传说中的一种植物,据说能够让人忘却忧伤。”三赤”可能指的是萱草的颜色,即红色。”高人”指的是在山中隐居的人,他们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累。
  •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山中的萱草长得非常茂盛,而山中的高人已经完全忘记了世间的烦恼。
  1. 欲借忘忧汝辈力,世间儿女徒颠狂。
  • “汝辈”是对他人的称呼,这里指代那些追求忘却烦恼的人。”忘忧”指的是忘记忧愁。
  •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想要借助萱草的力量来帮助那些追求忘却烦恼的人,但同时指出世间的普通人(如儿女)往往只是盲目地追求欢乐,却不懂得珍惜和把握真正的快乐。
  1. 汝亦忘忧非世忧,临风恐汝亦分将。
  • “汝”再次指代他人,”临风”可能是指面对自然的美景。
  •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你也能够像山中的高人一样忘却忧愁,但你是否也能像我一样懂得珍惜和把握这种能力?这里的”临风恐汝分将”暗示了作者对自己能力的怀疑,担心他人无法理解自己的境界。
  1. 愿尔忘忧忘终始,莫教老大空悲凉。
  • “尔”再次指代他人,”终始”意味着始终和结束。
  • 这句话是作者对他人的祝愿,希望他们能够持续地忘却忧愁,不要等到年老体衰之时才感到悲哀。这里的”莫教老大空悲凉”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应当及时把握快乐,而不是等到失去后才后悔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即人们在自然之中找到内心的安宁,忘却世间的忧虑。通过萱草的形象,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烦恼的境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间疾苦的深深同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