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三冬时,匮火帘小室。
读书似少疲,坐睡尘两膝。
飞雪封我窗,号风过我壁。
时有可语人,对之亦默默。
当时不知乐,兴言在今夕。
今夕何为者,荒山事行役。
仆驭同饥寒,惝恍若有失。
旅舍既凄凉,台牒更狼藉。
始信柳柳州,幸此南夷谪。
归去亦何难,清时惟所适。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十年三冬时,匮火帘小室”交代了作者因政治原因被贬谪的时间和地点,并点明自己处境的艰难;颔联“读书似少疲,坐睡尘两膝”描写了自己在荒凉的环境中仍然坚持不懈地读书的情景以及自己的苦闷;颈联“飞雪封我窗,号风过我壁”描绘了环境的恶劣,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坚韧不拔;尾联“时有可语人,对之亦默默”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渴望与知己朋友交流,但一方面又被现实所困。

【答案】

译文:

十年来,我度过了漫长的冬天,住在小屋里,室内没有火炉,寒风透窗而入,我只好蜷缩着身子坐着睡觉,一觉睡到天黑。窗外飞舞的雪花封住了我的窗户,一阵狂风掠过墙壁,吹落了我身上的尘土。有时,我会找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古论今,可是面对他(她)们,我也只能默不作声。当初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痛苦,现在我却常常感慨万千,怀念起当年的美好时光。今夜是什么日子呢?原来是荒山野岭上执行公务,这使我想起了柳柳州,幸而他(她)被贬谪到了南方蛮荒之地。现在我要回朝了,没有什么困难。只要朝廷清正廉洁,我就可以去任何地方。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期间。诗中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抒发了诗人被贬之后的感受。前四句为第一部分,交代了诗人被贬的时间、地点以及自己的处境。五至八句为第二部分,写诗人在荒凉的环境中依然坚持读书的苦闷。九至十一句为第三部分,写诗人在恶劣的环境中仍能保持坚毅精神。最后两句写诗人对前途的乐观态度以及归途的决心。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现实的不满之情,展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志士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