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首抱遗经,堪怜误一生。
空共蠹虫饱,自作忍饥声。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出此诗的作者、写作背景及内容,最后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本首诗为五言古诗,前两句是写自己年岁已高,但还抱着经书苦读。后两句是自己读书虽刻苦,却不能有所收获,只能自叹一生。
皓首抱遗经,堪怜误一生。
“皓首”意为白发,指自己已老。“抱遗经”意为拿着旧时的经书。“堪怜”意为可哀可怜。“误”意为耽误、错过。这两句的意思是:年纪已高(白发)而仍抱着残存的经书苦读,真是令人可伤而可怜。
空共蠹虫饱,自作忍饥声。
“空”意为白白地,徒然地。“共”意为一起。“蠹虫”指蛀书的虫子。“饱”意为吃饱。“自作”意为自己做。“忍饥声”意为忍受饥饿时发出的声响。这两句的意思是:白白地与蛀书的虫子一样吃得饱饱的(指读经),却只能听到自己的饥饿声。
赏析:
这首诗以自叙的方式表达了诗人晚年仍孜孜不倦地研习古籍的苦心与无奈。《观书》是一首七绝,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首句“皓首”二字点明时间,表明了诗人已经年老了。次句“抱遗经”三字写出了诗人对古籍的珍视之情。第三句“堪怜误一生”,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在苦苦研习这些古籍,但是却无法得到什么有用的结果,白白浪费了大好年华。尾句“空共蠹虫饱,自作忍饥声”更是直接道出了诗人的苦闷之情。
诗人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写,反映了晚唐士人普遍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