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师盛德书生服,居士高名数岁馀。
清颍归来人事近,白云乘去夜堂虚。
累朝旧籍刊成史,集古新编满载车。
闻说使星来已晚,茂陵应复进遗书。

【诗句注释】

少师:欧阳修曾官至太子太傅,故称少师。苏轼于绍圣二年(1095)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所以称为“少师”。

服:指受业。服是古时学生对老师的一种尊称。

居士:指作者自己,因为苏轼在黄州时自称东坡居士。

清颍:指颍水,颍水发源于河南登封县的箕山。颍州治所在阜阳县,颍水经过这里。

白云:指庐山的云气。

夜堂虚:指欧阳修去世后,苏辙在庐山建的夜游堂已空无一人。

累朝:指宋徽宗、钦宗、高宗、孝宗、光宗等五位帝王。

史:指《资治通鉴》。

集古:指编纂《资治通鉴》的范祖禹。

使星:传说中天帝派遣的神使之星。

茂陵:指汉文帝刘恒的陵墓。

遗书:指《资治通鉴》。

【译文】

少师盛德书生服,居士高名数岁馀。

清颍归来人事近,白云乘去夜堂虚。

累朝旧籍刊成史,集古新编满载车。

闻说使星来已晚,茂陵应复进遗书。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符三年(1100)冬,诗人自黄州赴汝州经九江时所作。当时苏轼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谪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心情十分悲愤。他在《前赤壁赋》中说:“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他一生志在经世致用,但政治上的失败使他深感痛心。此诗正是在这种心情下所写。

首联两句是说自己的处境,也是对欧阳文忠公(欧阳修)的怀念。“少师盛德书生服”中的“少师”是欧阳修的官职,“盛德”是指他的德行,“书生服”是说他虽然年事已高,但还是保持着一种学者的气质,这一句是写他当年受业的情形。“居士高名数岁余”,则是指自己的年龄与欧阳修差不多。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人称“六一先生”,其著作有:《新唐书》《新五代史》《新史记》;《欧阳文忠公文集》;《易童子问》十卷,《易童子问解》七卷,《易童子问传》三卷,《易童子问外传》一卷。这些著作都是后世学者研究宋代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中国古典文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欧阳修的学问广博,文章优美,他的诗词也颇负盛名,如《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秋声赋》等作品都堪称佳作。因此,对于他来说,自己能够保持如此高的地位和名誉,实在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这一句是对欧阳修的一种称赞。“清颍归来人事近,白云乘去夜堂虚。”这两句则是表达了自己对欧阳修去世后的感慨。欧阳修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进士及第,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等职,在宋神宗时期还曾被贬为润州知州,后又迁任颍州太守。公元1078年(宋熙宁元年)春,欧阳修病逝于南京任上,终年六十六岁。《资治通鉴》就是由他主编的。“清颍”是地名,位于颍水入淮处。颍水在古代是一条重要的河流,流经今河南省、安徽省一带。这里的“归”字表示回到家乡的意思。“夜堂虚”则是指夜晚无人接待的情景。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欧阳修去世后的情况的惋惜之情。欧阳修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作品和精神依然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是对自己过去经历的一种反思和总结。

第三联两句则是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和对现实的忧虑。“累朝旧籍刊成史,集古新编满载车。”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过去的史书都已经编成了,新的史书也已经编纂完毕。这里的“旧籍”指的是过去的史书,而“新编”则是指新的史书。这两部史书都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记录了历史上的种种事件和人物的形象。而“集古”则是指收集各种史料进行编撰而成的书籍。这两句是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担忧和忧虑。这种情绪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是非常常见的,他们常常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第四联两句则是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对命运的思考。“闻说使星来已晚,茂陵应复进遗书。”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听说天上的使者已经来临,但时间已经晚了。而欧阳修则应该再次给我写信了。这两句话都是表达了一种期待之情。使者的到来象征着好运和希望的到来,而欧阳修作为一位著名的文人,他的书信总是充满了智慧和启示。这两句则是表达了对欧阳修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这首诗通过对欧阳修的回忆和对历史的思考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经历,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