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佛悲怜得度人,应缘来现比丘身。
水流月落知何处,花发莺啼又一春。
方外笑谈清似玉,梦中烦恼细如尘。
老僧自说从居此,却悔平时事远巡。
【注释】
广陵:今江苏扬州。九曲池:相传隋炀帝开凿的皇家园林。
悲怜:同情怜悯。度人:度脱,解脱罪孽。比丘:出家僧人。
知何处:不知何处。花发:春天来临。又一春:又一次春天到来。
方外:佛教用语,指僧俗界限之外,指佛门之外。笑谈:闲谈。清似玉:清亮如玉。烦恼细如尘:烦恼像灰尘一样细小。
老僧自说:老和尚自己说说,却:表示转折。悔平时事远巡:后悔过去的事,因为忙于四处巡察。
【赏析】
《题九曲池》是苏轼在广陵任太守时写的一首诗。这首诗以佛家语入诗,抒发了作者因政治上的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田园的思想感情。
首联写佛家语。“悲怜”二字写出了佛祖对众生的同情和理解,这是佛法的真谛。“应缘来现比丘身”表明了佛祖现身救世的本意,也是佛祖慈悲为怀的表现。
次联以景写情,“水流月落知何处”,诗人看到大江东去,水月相融,不禁想到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心中无限感慨。“花发莺啼又一春”,春天来临,百花绽放,黄莺鸣叫,一切都显得如此美好,但诗人却感到心烦意乱。
三联写佛门之外,诗人以佛家语作答。“方外笑谈清似玉”形容佛门之外的闲谈是多么的清净明亮。而“梦中烦恼细如尘”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无奈。
尾联回到诗题,诗人感叹自己当初没有珍惜在寺庙中的清福,现在后悔莫及。
整首诗以佛家语作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和无奈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佛家的尊重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