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形百神朝,刳心万缘尽。
我无退转境,何以有精进。
戏为汗漫游,八极一何近。
渺渺东海水,累累北邙坟。
向来歌舞处,忽复成荒村。
愚人如鹿耳,其死了无魂。
孰知九霄间,玄圃枕昆仑。
缁尘化人衣,苍萝谁与扪。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要注意其表现手法,如修辞、典故等,然后注意诗中重要词语的意象、意境及表达效果等。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分析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意。
(2)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语,体味诗歌的情感。
(3)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4)赏析诗句的艺术特色。
(5)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
首两句写游仙,“服形百神朝”意为“以身代神,使百神来朝”,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和解放的决心。
“刳心万缘尽”意为“舍弃一切私欲,万缘皆尽”。“我无退转境”“何以有精进”两句,是说自己没有退步的境地,为什么要努力奋进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后四句写漫游,“戏为汗漫游”意为“假装在汗漫游”,用夸张的手法表达自己畅游八极,与天地同游的喜悦心情。“八极一何近”意为“天涯海角都不远”,表达了诗人遨游天地、纵情山水的豪迈情怀。“荒村”指山野村舍,诗人游历了名山大川,最后却来到一片荒凉的山野村舍之中,这种反差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孤独。这几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愚人如鹿耳,其死了无魂。”意为“愚蠢的人就像耳朵一样,一旦死去就没有灵魂了”。这里运用比喻,讽刺那些愚昧无知而又自命不凡的人,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愤慨之情。
“孰知九霄间,玄圃枕昆仑。”意为“谁能知道天上九天之上,神仙居住的地方是玄圃还是昆仑?”这里通过设问,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憧憬和渴望。
“缁尘化人衣,苍萝谁与扪。”“缁尘”指黑色尘埃,“苍萝”指青藤,这里指山林。“缁尘化人衣,苍萝谁与扪”意为“黑色的尘埃已经染黑了我的衣衫,苍翠的枝叶又怎能让人用手去摸呢?”这两句运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恶和对山林的向往。
尾联写仙境,“孰知九霄间,玄圃枕昆仑”意为“谁能知道天上九天之上,神仙居住的地方是玄圃还是昆仑?”这两句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追求仙境的强烈愿望。“玄圃”指仙境,“昆仑”指神话传说中的西天极乐世界,这里指仙境所在的昆仑山。
“缁尘化人衣,苍萝谁与扪。”这两句运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恶和对仙境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